首頁 盛華仁財經週報 歷期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台灣淪為中國大陸產品洗產地的溫床?(時事短評)
篇名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台灣淪為中國大陸產品洗產地的溫床?(時事短評)
作者
盛華仁
說明
發佈時間:20190723
【焦點短評】

美中貿易戰蔓延不休,初期雙方態度強硬,再到中間多輪談判,最終於今年(2019)5月美國正式將2,000億美元中國貨稅率提高至25%,並宣布將對額外3,250億美元中國貨加稅。對於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其最終產品出口至美國者較容易受影響,包括網通廠、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石化產品、工具機及手提包等。

《華爾街日報》援引數據與官員說法報導,越南被用來「洗產地」嫌疑最重,台灣今年對美國資通訊產品出口激增,也引發關注。究竟何謂洗產地呢?其實就是台灣法規所稱的「違規轉運」,指貨品出口目的地國,對特定國家來源的貨品課徵額外關稅、反傾銷等稅,業者為了避稅,將貨品轉移到其他未被課徵額外關稅的國家再出口,或僅在第三國簡易加工就再出口,並未真正將產品改至第三國生產製造,意圖規避課稅。各國實際認定細則不同,但原則大都如此。

台灣因鄰近中國,過去有若干不肖業者遭查獲疑似洗產地,此情形自美中貿易衝突後有增加趨勢,美方也提出警示,期望台灣官方嚴格監控。為降低國際間對台灣協助洗產地的疑慮,經濟部表示政府已採取大規模的清查、監督及修法等加強管理作為,例如行政院會已通過「貿易法」修正案,將改標我國產地、申請或使用不實原產地證明書違規行為的罰鍰,上限由30萬元提高十倍到300萬元;同時增訂「吹哨條款」,增加民眾檢舉產地不實的獎勵規定。此外,針對中國遭美國課徵額外關稅的產品,海關於通關時將加強查驗有無產地申報不實或偽標情形。

美中貿易戰延燒至今,許多企業已思考將部分產能移出中國,全球供應鏈面臨潛在變局。許多觀察家認為,供應鏈變遷仍處於初期,不足以造成貿易數據大幅變化,研判貿易數據波動背後很可能是「洗產地」作祟。美國商務部如認定原產自中國的貨品有轉運現象,除了原本加徵的關稅,還會追加懲罰性關稅,這種做法遏阻「洗產地」成效如何,目前還不明朗。

身處在變動的時代,新的難題與規定天天上演,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機會。對於台商來說,如何從中國大陸移動到全世界是個課題,若能少走點冤枉路,就更有搶得先機的可能。另一方面,若洗產地的案例經查證屬實且持續不斷地發生,將造成外國政府認為台灣是為中國大陸貨品洗產地來源,對MIT產品的國際形象及信譽造成嚴重損害,危及合法貿易廠商的權益。期望業者勿從事違規轉運行為,以共同維護台灣整體對外貿易利益。

【參考資料】

1. 防陸貨偽標洗產地 經濟部出招消除灰色地帶

2. 中國貨洗產地避美關稅,《華爾街日報》關注越南台灣

3. [中美貿易戰]想靠MIT避稅?三招閃過「洗產地」雷區

4. 貿易法修正 增訂吹哨條款

延伸學習
關鍵詞
美中貿易戰、洗產地、吹哨條款
刊名
盛華仁財經週報
出版單位
高上公職網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