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公行好初錫 歷期政治知識的面向與政治參與的類型,政治學動態
篇名
政治知識的面向與政治參與的類型,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201013

【主旨】

本文將政治知識區分為三個面向:人物、制度及政策與議題,將政治參與區分為常態性政治的參與投票、競選相關活動,以及非常態性參與(陳情請願、靜坐抗議、示威遊行等)共三種類型。本文根據過去文獻以及理論推演建立三個研究假說(hypotheses):第一,在投票參與中,人物面向的政治知識有較高的影響力。第二,在競選相關活動的參與中,制度面向的政治知識有較高的影響力。第三,在非常態性政治參與中,政策與議題面向的政治知識有較高的影響力。對此,三位作者在2016年總統大選後進行電訪問卷調查,提出對這三個假設的實證分析。

【概念導引】

  1. 民主政治的有效運作,奠基於人民對於政治事務的理解與參與上,一般認為政治知識(或稱政治練達度)越高,有助於政治參與,但究竟是哪方面的政治知識有助於政治參與,在過去的學界中並未有進一步的研究。
  2. 一般人民的政治參與主要可分為慣常性(常態性)與非慣常性(非常態性)政治參與,因此政治知識的提升,究竟是有助於慣常性還是非慣常性政治參與,這一部分在過去的研究當中也並未有分析。
  3. 本文以2016年的總統大選的問卷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探究不同的政治知識與不同類型政治參與間的關係。
  4. 這兩年,有關政治參與的題目頻頻出現在國考中,因此有關政治參與的相關議題值得特別關注。

【關鍵重點】

  1. 本文實證分析發現主要有三:第一、人物面向的政治知識對於投票參與沒有影響,事實上三個面向的政治知識都不會對投票參與造成影響;第二、三個面向的政治知識都會影響競選活動相關活動的參與,其中以制度現象的影響力最大;第三,制度面向以及政策與議題面向都會影響非常態性政治參與,但以制度面向的影響力較大。
  2. 總結實證分析的結果:首先,制度面向的影響力對於競選相關活動的慣常性政治參與以及非慣常性政治參與影響較大;其次,政治學界對於如何操作化政治知識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提出制度面向的知識,其對慣常性與非慣常性的政治參與影響較大;第三,台灣的實證研究指出,政治知識的高低與投票參與沒有顯著關係,這或許與台灣投票成本低、長期關注總統大選,以及可能存在有其他變數有關。

【參考資料】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0年,第十三章「民意、政治傳播與政治參與」。
  • 黃秀端、吳俊德、張一斌、林瓊珠「政治知識的面向與政治參與的類型」,《政治科學論叢》,第84期,2020年,頁1-38。
延伸學習
關鍵詞
政治練達度、政治知識、政治參與、非慣常性政治參與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