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公行好初錫 歷期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政治學動態
篇名
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191022

【主旨】

本文的要旨有三 : (1) 如何為紛雜的政治文化下一個精準的 「 定義 」 ; (2) 如何 「 衡量 」 政治文化;以及 (3) 如何 「 解釋 」 政治文化的變遷。

本文以為,文化因素對一國之政治與經濟發展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對於政治文化的概念定義及操作型定義,還是有改善的空間。再者,於研究方法上可同時運用多元方法來檢證,質與量可以同時並行,以增加研究的效度。至於在政治文化的定義方面,則有必要更為明確。

【概念導引】

  1. 政治文化是行為主義政治學的研究課題之一,曾經盛極一時,但也一度消沉。問題在於,政治文化這個概念,被許多政治學研究者認為是一個 「 殘餘變項 」 ,凡事不能夠用其他變項解釋的,一律都推給 「 政治文化 」 ,這就使得政治文化的解釋力大受質疑。
  2. 1980 年代,在英格哈特 (R. Inglehart) 等學者的倡導下,政治文化的研究再度復興。這些學者認為,政治文化與理性抉擇理論並非不相容,甚至政治文化還能解釋,理性人政治偏好的形成。
  3. 政治文化在這兩年的國考中經常出題, 108 年的普考就是出自政治文化一章。在研究所考試中,政治文化也沒有缺席, 108 年台大國發所的考試也以政治文化為題,考生在準備時,要留意這樣的趨勢。

【關鍵重點】

  1.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仍無法克服如何定義政治文化的問題。比較有共識的部份是,學者們多不同意將政治文化等同於人民的心理取向,而其趨勢為文化必須置於整個社會脈絡中去了解,因此在定義上較會考慮到社會關係的互動。
  2. 對於用什麼方式能真正測得政治文化之內容,學界仍舊是分歧的。關鍵點在於,要如何處理 「 總體 」 與 「 個體 」 之間的連結。
  3. 文化理論學者雖然想辦法解釋文化的變遷,但是由於文化本身便含有連續性的意味,使得他們對於文化變遷的解釋缺乏說服力,特別是對於快速的文化變遷,文化學者無法解釋,為何德國會在短短的二十年內,由臣屬的政治文化轉變為參與的政治文化。
  4. 最後,對於政治文化和政治結構之間的關係,究竟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就如同雞與蛋的問題一樣,難以得到完美的解答。

【參考資料】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18年,第十章「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文化」。
  • 黃秀端「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第8期,1997年,頁47-85。
延伸學習
關鍵詞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