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在 2017 年 12 月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最新發布的世界概況( Wolrd Factbook )顯示,總生育率最低的前五名依序為新加坡( 0.83 )、澳門( 0.95 )、台灣( 1.13 )、香港( 1.19 )及波多黎各( 1.22 ),其中只有台灣的人口數夠規模,其他全都少於 1,000 萬人。
生育率最高的前十名中非洲國家包辦了九個。尼日的生育率最高為 6.49 ,二至十名依序為:安哥拉 6.16 、馬利 6.01 、蒲隆地 5.99 、索馬利亞 5.80 、布吉納法索 5.71 、烏干達 5.71 、尚比亞 5.63 、馬拉威 5.49 、阿富汗 5.12 。美國的生育率為 1.87 ,排第 143 名;中國為 1.60 ,排第 182 名。
此外,根據鉅亨網在 2018 年 1 月報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發布世界人口展望,預計到 2050 年,全球總人口將達到 94 億至 102 億,相較於 2017 年增加約 30% 。根據聯合國的預計, 2017 年中國人口約 14.095 億,到 2030 年將上升至 14.412 億,但 2050 年將跌至 13.645 億,相較於目前人口大約減少 3.2% 。並且到了 2050 年,較多歐洲國家人口降幅均較大,包括保加利亞( -23% )、拉脫維亞( -22% )、烏克蘭( -18% )、葡萄牙( 13% )、希臘( -11% );亞洲方面,日本的人口預計下滑 15% ,韓國下滑 10% 。
低出生率是主要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在 2010 年至 2015 年之間,人口降幅較大的國家,其總生育率大約在 1.3-1.6 之間。
上述提及到的兩個新聞,提到了「總生育率」以及「出生率」,本篇財經周報將對於生育率與出生率相關的統計指標做一簡單介紹,並且探討生育率與出生率之間有什麼差異。
台灣社會指標的編製,是行政院主計總處根據聯合國「社會及人口統計系統( System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 ; SSDS )」架構,蒐集各社會領域資料,出版「社會指標統計年報」,提供整體綜合性社會統計。內容包括人口、家庭、健康、教育與研究、就業、所得與支出、住宅與環境、公共安全及文化與休閒等 9 個主要領域,以及運輸通信、社會安全及社會參與等 3 個輔助領域。而本篇文章探討的生育率與出生率相關的統計指標,即為社會指標統計中人口領域的部分。
在人口動態統計部分,先介紹幾個生育率及出生率相關指標:
1. 一般生育率:
為當年每 1000 名 15 ~ 49 歲育齡婦女的活產嬰兒數。
2. 年齡別生育率:
為一年內每 1000 位「某個年齡組」婦女之平均活產數,通常組距為 5 歲。
3. 總生育率:
指一個假設世代的育齡婦女按照目前的年齡別生育水準,在無死亡的情況下,渡過其生育年齡期間以後,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或生育率。
4. 粗出生率:
當年每 1000 名年中人口之出生人數。
5. 粗死亡率:
當年每 1000 名年中人口之出生人數。
根據上述的定義,一般生育率與粗出生率相同點在於都是計算當年的出生人數,但是相異點在於一般生育率是以每 1000 名 15~49 歲育齡婦女為分母,粗出生率是以全國當年年中人口數為分母。若要衡量一國的出生比率的狀況,一般生育率比出生率要精確一些,因為它排除了「年齡結構」以及「性別」不同引起的偏差,以全國當年年中人口數為分母的粗出生率的問題,通常 15 歲以下以及 50 歲以上的婦女較難生產,以及男性是不能生產的。因此一般生育率比起粗出生率更能看出生育水準的變化,也更能顯示出婦女生育的意願。
而在時事新聞當中提及的「總生育率」,則是在計算出「年齡別生育率」之後,在年齡別生育率不變下,每 1000 位育齡婦女,一生中的活產嬰兒數,
在計算上為將上述的年齡別生育率加總之後再乘以 5 。據此,總生育率為一個「推估值」,是一個假設性的測量指標。
瞭解「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以及「總生育率」之後,再看上述的時事新聞,就可知道為什麼要用生育率而不用出生率來做比較,並且也可以發現台灣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是全世界第三低的,少子化的問題對於人口、社會、經濟等方面將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及影響。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