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張政說經濟 歷期第30期:為什麼賺錢那麼慢花錢卻那麼快?搞懂經濟大小事
篇名
第30期:為什麼賺錢那麼慢花錢卻那麼快?搞懂經濟大小事
作者
張政
說明
發佈時間:20170630

大家好!又到了張政說經濟的時間,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小小的,但我個人覺得還蠻有意思的主題,前幾天 張政 老師有在自己的臉書有先透露一下,那就是「為什麼賺錢很慢但花錢卻很快?」是啊!或許大家常常會有一聲感慨說:「天啊!為什麼賺錢這麼慢,但是錢卻一下子就花掉了」,或者是「為什麼賺錢那麼辛苦,但是花錢卻那麼輕鬆」,是不是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呢?哈哈 …
或許不少人都有這一種感覺,那麼我們今天就試著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看看,為什麼有這個看似很直覺、理所當然但又不是很好解釋的一個感覺,要解釋這個感覺我們可以從個體經濟學跟總體經濟學的兩個議題來看。

首先,從個體經濟學來解釋,花錢代表的是消費,賺錢則代表的是工作、勞動,這本來就是兩回事,也就是著名的「勞動休閒模型」,這個模型是一個無異曲線分析法的應用,它是在說人的效用取決於兩項變數,一個是「消費水準」、另一個就是「休閒」,這兩個變數對個人來說都帶來正效用,也就是多多益善。然而如何獲得消費呢?那就要依靠勞動時間去賺取所得才能進行消費,但是每天的時間又是固定的,所以人們的決策就是要分配時間給勞動還有休閒,來謀求個人的最大效用。

因此越多的休閒當然帶來越多的效用,相反的工作越多就代表休閒越少,所以工作當然帶來負效用,從這個模型來看非常符合人是好逸惡勞的特性,所以從這個方式來看就可以很容易來解釋「為什麼賺錢很慢花錢卻很快」或是「賺錢很辛苦但花錢卻很輕鬆」,這反應人們一種矛盾的心理,誰都想多花錢,但是想起工作那可真的就苦不堪言了。

由勞動休閒模型的解釋,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也很容易想到從這一個理論來解釋,但除了勞動休閒模型,我提供一個比較特別的觀點來解釋,這就是可以從總體經濟學裡面的怎麼計算國民所得來說明,對!沒錯就是國民所得的計算,但嚴格來說,應該是我們創造經濟價值的方式來說明。  

國民所得或所謂的生產毛額可以分為「生產面」、「收入面」與「支出面」三種計算方式。而「生產面」採用的就是「附加價值法」,也就是把每一個產品的每一階段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附加價值的累積起來就是一項商品的總價值,然後這樣的方法擴展到全國,就可以計算出全國的生產總值了。而「收入面」則可以把國民所得大致分為四個區塊:第一個是薪資、第二個是利息、第三個是租金、第四個是利潤。而所謂的「支出面」就是從消費的角度來看,誰買了上述這些創造出來的產品與服務,所以可以分為民間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淨出口,但其實都是一種廣義的消費而已。

說完了這些,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到生產(賺錢、收入)與消費的差異,這是一種類似「分散型態」與「集中型態」的不同,怎麼說呢?從生產面和收入面各位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商品或服務中,你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只是整體生產服務中的一小部分,而再從這一小部分中你所獲得的工資和其他收入,這就是所謂的分散型態;也就是你在這裡賺一點工資、在那邊賺一點利息慢慢累積才能獲得所得,可是花錢的時候卻是一筆一筆完整的支出,但你在消費、花錢的時候卻是很完整的一筆一筆的支出去購買一整個商品和服務的價值。

舉例來說,你是個電腦工程師,你的工作只是筆電生產流程的一小部分,例如是生產主機板的部分,更何況實際上可能負責的部分是更微小的,所以在創造這一小部分的附加價值中,你所分到的工資只有更小一部份,要生產很多很多的主機板時,你的總工資才會積累起來;但與此同時,你自己也會去買筆電,而當你買筆電時,你的消費支出則是買下「一整個商品的價值」,假設花了你三萬元,這就是所謂的消費行為是集中型態,而賺錢、收入是分散型態。

這就可以去解釋為什麼賺錢很慢花錢卻很快,花錢很容易但賺錢卻很難,也就是你的每一筆消費相較於你創造的所得大得多,所以消費相對來說很快很乾脆,但賺錢卻需要長時間、非常瑣碎的慢慢積累。當然,我必須說明這不是一個非常嚴謹或經過理論嚴格驗證的說法,純粹是我個人某一天的突發奇想而已,但我個人認為這應該可以作「為什麼賺錢很慢花錢卻很快」的某一種解釋。

這一期的內容短短的就是從個體跟總體的角度來說明,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賺錢很慢花錢很快,如果你也覺得有趣,也歡迎各位讀者與同學想想有什麼樣其他的解釋的方式,也非常歡迎來信來跟我討論。

今天的搞懂經濟大小事就聊到這裡,那麼我們下次見!

延伸學習
關鍵詞
勞動休閒模型、國民所得帳
刊名
張政說經濟
出版單位
高上公職網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