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公行好初錫 歷期政黨偏好是否左右經濟評估?定群追蹤之因果效應分析,政治學動態
篇名
政黨偏好是否左右經濟評估?定群追蹤之因果效應分析,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200714

【主旨】

古典經濟投票模型認為選民會回溯及展望經濟之榮枯,對執政者課責。但即使舉國對經濟莫不喜榮厭枯,個別選民對客觀經濟的主觀評估,卻仍可能因其原先政治立場而異。近年經濟投票之修正論者就質疑經濟投票有「內因性」(endogenous),亦即選民對總體經濟的認知其實受其政黨偏好左右,與客觀經濟有差距,產生政黨偏差(partisan bias)。 

本文先就古典派與修正派這兩個針鋒相對的理論,各推導出其預期之經驗意涵:若古典派「無政黨偏差說」為真,則選民對整體經濟的評估,應不會受政黨輪替選舉結果的影響,亦即選前、選後的經濟評估應該大致穩定;反之,若修正派「有政黨偏差說」為真,則選民對整體經濟的評估,應會受政黨輪替選舉結果的影響而前後翻盤。

為了檢測這兩種經驗預期,作者針對選前普遍預期會產生政黨輪替的2016 年總統大選,設計了選前、選後時間貼近的兩波定群追蹤(panel) 電訪,然後以二維固定效果(two-way fixed effects) 模型進行定群資料分析,檢定同一群選民之整體經濟評估是否會因自己偏好的政黨勝選或落敗而改變。

【概念導引】

投票行為研究是行為主義政治學時期重要的研究課題,迄今也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在歷年國家考試中,有關投票研究的考題也從不間斷。今(109)年身障三等考試即以投票取向出題,顯見出題委員並未忘懷這一項,讓政治學能真正成為「政治科學」的研究課題。

一般以為,當前投票研究可以歸納出四大學派: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密西根學派與理性選擇學派。密西根學派認為,政黨取向是影響選民投票最主要也是最穩定的因素,惟近年來隨著政黨解組的深化,使得對密西根學派的觀點產生質疑,理性選擇學派的觀點恰可以彌足此項缺陷,理性選擇學派特別關注經濟因素對投票選擇的影響:當經濟景氣,選民傾向於支持現任者,反之就會考量其他競爭的候選人,前者是回溯性投票,後者即為前瞻性投票。這裡的關鍵在於,選民究竟如何評估經濟狀況呢?他們真的能「客觀」評估經濟表現嗎?會不會受到密西根學派所關注政黨取向的影響呢?這一篇文章就是試圖處理這項議題,以台灣選舉結果做實證研究。

簡言之,投票行為的四大學派並非經緯分明。隨著政治學研究者對於人們投票行為的研究日益精進,我們越加能夠體會後行為主義政治學者對於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反思:不要孤注於找尋人類行為的規律,因為人類的行為確實是一項高度複雜的行為。

【關鍵重點】

本文分析結果與修正論之預期相符,不論是回溯或前瞻之整體經濟評估,都受到政黨偏好的顯著影響。換言之,原國民黨支持者,在2016 大選前對過去及未來整體經濟多表肯定,但選後卻因國民黨敗選,對未來經濟走勢改為悲觀。反之,原民進黨的支持者,在選前對過去及未來整體經濟多表負面評價,但選後卻因民進黨勝選,對過去評價更為負面、而對未來經濟則大幅看好。

這項研究結果告訴我們,選民在評估經濟榮枯時,並不存在一個絕對客觀的指標,其所持有的政黨認同會影響其對經濟表現的看法。進一步來說,這無疑模糊了前瞻性與回溯性投票,這兩種投票取向顯然並非能夠截然劃分,如果我們進一步考量了政黨認同的因素,則究竟選民是以前瞻性還是回溯性進行投票,並無法清楚辨認而出。

【參考資料】

延伸學習
關鍵詞
經濟投票、經濟評估、經濟、政黨偏好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