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請詳述左派政黨和右派政黨之差異。
【113年原住民特考四等】
- 解析
-
相較於往年,本年度原民四等考試題目難度並不高。兩題試題中,第一題屬於選制的考古題,預料一般程度考生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第二題的左右派政黨雖然也是新出題,但概念並不複雜,沒有陷阱,我們在第三章的意識型態已經對左派和右派有介紹,只要結合政黨即能順利完成答題。
雖然整體難度不高,但由於左派和右派並不是一組非常清晰的概念,對於部分考生而言,要在考試的壓力與時間限制下正確無誤地比較出兩者的差異也不是一件簡單的挑戰。預估一般程度的考生倘若寫好、寫滿,應當可以拿到15分的基本分,程度好的考生超逾這個分數應該也不是難事。
- 難度
- ★★★☆☆
- 誤區
-
- 左派政黨一般可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代表,右派政黨可以保守主義式政黨理解,但從題意來看,如果單單只回答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保守主義式政黨,無異於簡化了題目必須特別留意。
- 由於題目相對簡單,一般程度的考生都能寫出點東西,因此篇幅成為拿取高分的關鍵,但要寫出足夠的知識點,切忌不斷重複相同的話語,「灌水」篇幅。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初錫)(2024)。政治學(概要)重點整理。高點文化。頁3-17、12-6。
- 正解
-
- 破題有兩個解法,一個是從左右派意識型態切入;另一個則是從政黨切入,但由於題目的差異比較關注左派和右派,為避免和正文部分重複,故選擇從政黨切入帶出子題。
- 正文部分可以適當延伸,先論及何謂意識型態光譜上的左右派,再比較左右派政黨的差異,甚至也能討論一下這種分類的優缺點,以擴充足夠的篇幅。
- 結語部分可以進一步略述現今左右派政黨的後續發展。
- 參考詳解
- 民主國家中的政黨是指一個自主的、有組織集團,它從事候選人的提名與競選,以期最後獲得並施行對政府人事與政策之控制。政黨分類標準有很多,其中常見的一種是以政黨意識型態來分類,這是指在意識型態從左到右的光譜(left-to-right spectrum)上,將政黨簡單區分成左派和右派政黨。有關左派政黨和右派政黨之差異,茲詳述如下:
- 左派(left-wing)和右派政黨(right-wing)是以意識型態趨向為基礎的政黨分類方式。一般以為,左派與右派名詞的出現與法國1789年大革命後首次召開的三級會議有關,當時支持君主所提政策的議員,通常坐在君主的右邊稱為右派,而主張體制改革者坐於君主的左邊稱為左派,中庸立場則坐於中間。在意識型態光譜上,左派通常提出前進式(progressive)改革,變革深度較大,期望變革的速度較快,變革所採取方式,如非體制外不然也不排斥暴力,但左派也重視人權,主張平等論(egalitarianism)以及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反之則是右派的特徵。
- 基於以上,將意識型態上的左右派結合政黨即形成左派和右派政黨。因此,左派政黨(指進步主義、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政黨)的特徵是以社會改革或整體經濟轉型之形式來承諾變革,其在傳統上是以吸引窮人或弱勢團體(在都市中即指勞工階級)的支持為主;右派政黨(即保守主義政黨,尤其是法西斯主義政黨)一般主張維繫現存的社會秩序,從這意義來看右派政黨即是一種持續性的力量,其支持者包含商業利益集團與在物質上得到滿足的中產階級。
- 這種單純以左/右派進行政黨區分的方式,優點是簡單易懂,但卻存在以下幾個限制:
- 政黨內也有左右派之分:右派與左派政黨經常是以改革/革命或憲政/反體制間之差異作區分,但其實幾乎所有的政黨(特別是憲政主義型政黨)內部都有自己的左派或右派路線爭議,這就使得以左/右派進行區分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
- 選舉競爭壓力促成意識型態減弱:選舉競爭使意識型態的認同逐漸模糊,政黨為了爭取更多的選票,昔日對某些原則的堅持大抵被捨棄,甚至如何界定左派和右派也隨著時間和政治制度的差異而有所改變。
- 新興議題或取代既有意識型態:迄今傳統上舊有的階級兩極對立似乎不復以往尖銳,新興社會議題的崛起(例如環境權、動物權等),或許已使長期以來的左/右派觀點顯得多餘而累贅了。
- 是故,學者指出早前左右派政黨的差異或源自社會分歧,因此政黨的出現即是為解決這些社會分歧而存在,並進而依據此一社會分歧而發展。然現今社會中政黨所代表的社會分歧利益,經常因為選舉關係而不再涇渭分明,甚至有時會為了選舉而刻意將政黨本身立場模糊化,使得傳統上以特定階級或社會分歧為政黨標籤的政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普涵性(catch-all)政黨的出現。
- (字數:1,050)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考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