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在臺灣地方政府與政治運作過程中,所謂「雙派系主義」(bifactionalism)之運作方式與要素為何?
【108年地方特考三等第三題】
- 解析
-
雙派系主義根基於非民主時期掌權中央政府的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之間的關係,直言之,雙派系是國民黨試圖操控地方派系的手段。然而在經歷國民主化階段與許多制度的改革,地方派系已非僅限於地方活動,轉型成為「政商集團」,與政黨間形成水平的關係。
- 難度
- ★★★☆☆
- 考點命中
- 方彥鈞(2023)。地方政府與政治(含地方自治概要)重點整理。高點文化。頁12-41~12-46。
- 相關試題
- 何謂「地方派系」?請申論臺灣地方派系在戰後臺灣的民主發展過程中,其所呈現出來的特質。(106原3)
- 正解
-
- 破題:簡述地方派系的發展及為何形成雙派系主義。
- 主體:詳述國民黨對派系的需要與操控,及雙派系主義的定義。
- 結語:不用寫。
- 參考詳解
- 地方派系深植於我國地方政府之中,學者研究認為地方派系進入地方政府係因國民黨撤退之初需要支持,方以政治和經濟利益換取地方派系的支持。換言之,我國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情況密不可分。國民黨確實透過地方派系鞏固其威權統治,然單一地方派系的坐大可能影響其統治基礎,因此,為使地方派系間相互制衡,藉由候選人提名策略建立「雙派系主義」,即由不同地方派系輪流執政的方式維持地方政治平衡。以下茲就地方派系與國民黨及雙派系主義,說明如次:
- (一)國民黨與地方派系
- 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後,因其屬於外來政權難以深入民間社會,需要本土精英為其爭取政治支持,民國黨便藉由地方選舉與地方政府創造與地方派系分享政治權力的制度性設計。在威權時代,國民黨對於地方派系的提名等同當選的保證,地方派系勝選取得政權後再進行各種利益分配,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便維持「恩庇(patron)-侍從(client)」的關係,意即國民黨給予地方派系執政的利益,換取地方派系對其的忠誠。
- 但是地方派系的發展並非國民黨能一手掌控,地方派系逐漸地坐大可能威脅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基礎,因此國民黨刻意將地方派系局限於縣市與鄉鎮市層級,並藉由政治和經濟手段建立不同地方派系輪流執政的傳統,此即雙派系主義。
- (二)雙派系主義
- 所謂的雙派系主義,係國民黨為了抑制單一地方派系坐大失去制衡,藉由政治與經濟的手段建立兩個派系輪流執政的傳統,以平衡地方派系的生態。例如A派系若取得鄉鎮市公所的執政權,則鄉鎮市民代表會的主席將會是B派系者擔任;下次選舉時國民黨將會提名B派系者為鄉鎮市長候選人,則A派系可能被安排擔任代表會主席,使派系之間彼此互相牽制。
- 要落實雙派系主義運行順暢,必須依賴兩個手段:「政治面」與「經濟面」:
(1)所謂的政治面手段如前述,由不同派系者輪流擔任地方行政機關或地方立法機關的首長,但此手段能成立的關鍵在於國民黨的提名等於當選的保證,方能確保對於派系的提名能起作用,結果的高確定性亦能使派系服從。然而時至1980年代,因為黨外的挑戰愈加嚴峻,黨外的候選人勝選的情況打破國民黨提名等於當選的神話,使得政治提名手段不再有效維持國民黨與地方派系間的關係。
(2)經濟層面的手段則是,藉由壟斷性經濟特權操控派系,國民黨給予各個派系特定的壟斷性經濟特權,以確定其政治順從。類似的經濟特權如:政府特許的區域性獨佔經濟資源,包含銀行、信用合作社、生產事業合作社、農漁會、汽車客運運輸公司、廣播電台、觀光旅館等、各級政府的公部門採購利益或傭金,尤其是公共工程的承攬、公營銀行的特權貸款、以地方政府公權力所換取的經濟利益,包含表面上合法的假公濟私行為(例如土地重劃),或以公權力掩護寡占性的非法經濟活動(例如酒店或賭場)…等。
- (字數:1,104)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