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在政治傳播理論中,有兩個相當知名的理論,分別是「兩階段流程」(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傳播理論與「沈默螺旋理論」(spiral of silence),請敘述這兩個理論,並加以評述。
(112高考三級)
- 解析
-
本題是考古題的結合。我們在考前關懷講座時即提醒,依照112年率先登場的身障考試,有關政治傳播的考題「熱度不減」。這一題驗證了我們在講座的分析。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首次出現在100年地特四等,104年接續出題,之後沈寂至今,即使如此,我們在申論寫作班、狂作題班也都特別強調,終於等到今年出題;沈默螺旋理論則略為打破我們先前預估的「不連續出題」原則,因為111年高考三級剛剛出過,包括111年國安三等也有同樣的子題。
在答題上,由於這兩個理論並未有直接的相連。因此在正文處理上,可以分成兩段,理論敘述與評述一起處理。但由於兩子題沒有明確配分,因此在篇幅安排上,字數應當相近為宜。由於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已經許久未出題,因此如果有勤於練考古題的考生,本題拿到20分以上應當不是問題。但如果疏於練寫,也沒有掌握到我們在課堂上的提醒,拿到15分以下,也不會太意外。
- 難度
- ★★★☆☆
- 誤區
- 本題由於難度不高,且為新近的考古題,因此大多數考生都能夠寫出點東西,由此形成的誤區主要有兩個:首先,這題可歸屬於「備多分」的考題,在答題時高分的關鍵即在於篇幅,寫滿兩面是最基礎的;其次是結語,由於大家都能寫出點東西,結語能否提供另外的知識點,就成為額外得分的關鍵。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3年,頁13-24、13-35。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台北:高點,2023年,頁13-23~13-30。
- 正解
-
- 破題部分,扣緊「政治傳播」這個關鍵詞,略加解釋即可順勢帶出兩個子題。
- 正文部分,兩個子題分別針對一個專有名詞進行闡釋與評述較容易入手。
- 參考詳解
- 政治傳播是指,對於政治事務有目的性傳播,目的在於形成民意、組織政治團體或影響公共政策。二戰後的政治學發展中,政治傳播研究受到社會學與傳播學極大影響,學者因此提出「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的觀點,成為政治傳播研究的經典理論。之後,隨著政治傳播研究的深化,另有學者提出沈默螺旋理論的觀點。以下即分別針對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與沈默螺旋理論加以說明,並略加評述。
- (一)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與評述
依照學者的研究,政治傳播可以分解為一系列的要素,包括:(1)溝通者,此即想要影響別人的個人或團體;(2)訊息,指溝通者發出去的符號,表示某種意願與需要;(3)媒介,指溝通者發出訊息所使用或憑藉的工具;(4)接收者,是收到訊息的人;(5)反應,這是溝通者期待接收者發生的效果,一般期待的反應包括啟迪、勸服、強化與催化等。 - 一些政治傳播的研究者注意到,在傳播過程中多數民眾對政治事務看法,深受少數「關心議題大眾」的左右,美國學者拉薩斯斐德(Paul L. Lazarsfeld)因此提出「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是指,在第一個階段意見領袖會先接觸到訊息;第二個階段,意見領袖再將資訊及看法傳送給其他人。換句話說,多數大眾仰賴他們所認同的團體意見領袖來決定自己的意見,意見領袖以其人際影響力,將訊息過濾後傳遞給其追隨者。個人在不同團體意見領袖中尋求支持加強既有想法,但當其所屬不同團體的領袖意見有差異時,他們經常面臨「交叉壓力」,這使得他們為避免衝突就會較少表達個人意見或過度參與政治事務。由此可知,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重點有二:在政治傳播中,意見領袖扮演關鍵性功能;其次,政治傳播具有方向性,也就是「由上而下」的傳播。
- 然而1970年代開始,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面臨挑戰,以致必須進行某些修正。原因在於近來有許多研究顯示,熱衷於政治討論的人在和他人討論政治時,比較傾向和他有相同知識程度的人一起討論,並沒有充分證據顯示訊息流動是可以由上往下,到達較缺乏政治訊息的一般大眾之間。因為政治訊息掌握充分的人,往往只會和話相投機者談論政治,那些缺乏政治敏銳度的一般大眾,平日很少讀報更遑論能夠與他人討論政治。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出現也挑戰了兩階段流程傳播理論的解釋力,新媒體為政治傳播帶來三個主要衝擊:首先是政治知識來源多元化,人們不再侷限於電視與廣播報導;其次,傳播迅速、超越國界且無遠弗屆,也不再受限於播出時間;最後,雙向溝通使得溝通者與接收者的角色不再截然二分。
- (二)沈默螺旋理論與評述
沈默螺旋效果是指由於個人不希望被團體中的多數成員所孤立,因此當他認知到自己所支持的政黨或是候選人,與其所處團體的主流偏好相同時,他會勇於表達他的態度;相反地,當他是團體中的少數意見時,他會傾向於保持沉默,並不會改變立場支持主流候選人。簡單來說,沉默螺旋是指,民眾對於身邊政治氛圍的認知,會影響他表達其政治傾向的意願。有學者進一步指出,沈默螺旋理論的成立,在於必須有一爭論性議題的存在。針對此一議題表達出來的意見,必須具有道德的成分,此間大眾傳播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受眾對主流或非主流意見的認知需依賴大眾傳播。 - 相較於其他傳播理論,沈默螺旋理論的關鍵點在於,政治傳播訊息的受眾,是否會因為大眾傳播的影響,從而改變其對外在政治環境或事物的認知。沈默螺旋理論的基礎觀點認為,傳播的受眾並不會受到大眾傳播的影響,從而改變其原有的認知或立場,影響的只有表達的「意願」。相對於此,其他政治傳播學者則提出不一樣的論點,著名如樂隊花車效果(bandwagon effect)。樂隊花車效果即俗諺「西瓜偎大邊」,是指民眾傾向於支持在民意調查中較為領先的候選人。換言之,民眾不希望在選舉結果出爐時,自己是站在輸的一方,因此早期的選舉研究認為,選民的個人偏好與選民對選情的認知,兩者間有高度相關。然而之後的研究則指出,樂隊花車效果對於偏好與認知間關係解釋並不完全,他們發現個人偏好也會影響民眾對選情的認知,這就是所謂的「投射效果」(projection effect)。投射效果是指,將自己的意見推估到他人身上,認為大多數人與自己意見相同,無視外在民意氛圍或拒絕外在民意塑造他們的意見。因此,傳播對這些人無效,他們或許認為與他們相同者是多數只是未表達出來。
- 在現代民主國家中,政治傳播在政治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某些菁英媒體(elite media),例如美國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這些媒體經常具有引導、甚至塑造民意的能力,這也使得某些政府試圖透過司法針對政治傳播進行干預,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事實上,政治傳播對民主政治有其利也有其弊,不論是政府或是人民都必須謹慎以對。
- (字數:1,860)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