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三、政治學研究途徑可以分為傳統研究途徑、制度研究途徑、行為研究途徑、理性抉擇研究途徑、後行為研究途徑,以及新制度研究途徑,請說明各途徑發展背景?(107地特三等)
- 解析
-
本題考的是對政治學學科發展的認識屬於基本考古題,近幾年在各種國家考試中屢見不鮮。包括95年調特三等、96年地特三等、97年普考、102年身障三等、104年身障三等、104年原民三等、104年原民四等、105年身障三等以及106年原民三等都出過類似考題,因此對於按部就班準備的考生而言,這一題並非難題。得高分關鍵在於能否在有限時間,完整表述出每種研究途徑的重點內涵,預估程度好的考生得分可能超過20分。
- 難度
- ★★★★☆
- 誤區
-
- 在這六種研究途徑中,最可能讓考生產生困擾的是傳統研究途徑與制度研究途徑的區別,以及後行為研究途徑與新制度研究途徑的差異,最簡單的區別方式是依照時間發展順序進行理解與陳述。
- 題目的「發展背景」不應單純指當時歷史因素,這只談到「背景」也必須同時描述該研究途徑的內涵也就是「發展」的部分,兩者結合才不會讓答題顯得薄弱。
- 由於子題相當多,切忌篇幅長短落差太大,應把握時間平均將六種研究途徑有條理論述。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0年,頁2-4~2-16。
- 正解
-
- 破題時,應該先述明政治學發展歷程是不同研究途徑的發展史,由此帶出六種不同時期的研究途徑。
- 正文部分,可以很簡單依照題目的六種研究途徑分點陳述。
- 結語部分,可以簡單地將六種研究途徑進行整合說明,前後呼應可以增加印象分數,但因為本題子題數太多,考量時間與有限的篇幅必要時亦可省略。
- 參考詳解
- 當代政治學發展大致可以二次世界大戰為界,而以研究途徑差異分成兩個時期:二戰前,主要遵循傳統以及制度研究途徑;二戰後出現行為研究途徑。1970年代對於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反思產生後行為研究途徑,而在經濟學與數學的影響下則出現理性抉擇研究途徑。另外自1980年代起政治學者試圖融合行為與制度的研究,由此出現新制度研究途徑。以下即分別論述這些不同研究途徑的發展背景。
- (一)傳統研究途徑:
- 廿世紀前,政治學研究經常與哲學、歷史學等混雜在一起,並受到中世紀神學與倫理學等影響。哲學途徑的研究屬於描述性、規範性與應然面研究,強調道德、倫理和價值判斷;而歷史是過去政治學家最主要資料來源之一,其研究方法也受到政治研究者青睞,因而政治史、外交史、政治思想史等即成為該時期主要研究成果。
- (二)制度研究途徑:
- 19世紀中葉起受到法國大革命以及美國制憲影響,政治學研究者開始轉向鑽研國家憲法內涵、變遷、解釋,及對政治體系的影響分析,這種側重於憲法、正式制度、法理等描述性研究,受到當時德國「國家學」影響,研究範圍包括主權、政府各部門結構、關係與權限等,也可稱為「正式-法制研究途徑」。制度研究途徑與傳統研究途徑同樣不主張嚴格區分「事實」與「價值」,有些甚至認為客觀現象並不存在,頂多只能達到相對主觀,因此主觀思維研究途徑成為主要探討方法。
- (三)行為研究途徑:
- 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行為主義影響的政治學,是以經驗性分析、實然面做為研究重點的政治學。他們不再重視國家或憲法等正式制度,轉向研究人的實際政治行為並擴及到非正式制度,尤其是可以量化、進行統計研究的投票、選舉或立法行為等成為最主要的研究課題。總體而言,行為主義政治學者研究目標即是要將政治學發展成為一門「政治科學」。
- (四)理性抉擇研究途徑:
- 1970年代理性抉擇研究途徑在數學家與經濟學家的鼓吹下快速發展,並被引進至政治學研究中。理性抉擇研究途徑的基本假設是,它將行為者視為是理性、自利的,他們都有偏好,偏好間具有聯結性與遞移性,並且能夠加以排序,行為具有目的,行為者會考量行為的成本與效益並且會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利益極大化,最後產出一個最佳的行動。
- (五)後行為研究途徑:
- 後行為運動的背景是當時美國深陷反越戰、學生運動、女性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都市貧窮問題、生態危機問題,加上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水門醜聞案等影響,人們對於行為研究途徑無法提出有效對應方法深感不滿與失望。採取後行為研究途徑的政治學者,重新將「國家」帶回研究視野,強調公共政策研究之重要性發展出「政策科學」。他們承認「事實」和「價值」是相結合的,在量化研究方法外也願意採用質性方法,他們主張政治學者應該針對社會上所面臨種種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同時關注規範性議題。
- (六)新制度研究途徑:
- 1984年政治學者James March與Johan Olsen提出「新制度研究途徑」。他們認為制度是一個獨立變數有自己生命,並且會制約政治行為影響人的態度。新制度研究途徑試圖從動態觀點解釋政治現象,注重制度脈絡以及時間序列,不僅重視制度結果也強調制度制定過程。新制度研究途徑從1980年代開始對政治學研究產生重大影響,最重要貢獻在於再度將「國家」放在政治學的中心,討論國家此一制度因素在政治運作中的重要性,亦即將「將國家帶回來」。
- 在政治學不同發展階段存在研究途徑差異。截至目前,政治學界尚未有統一的研究途徑出現。總體而言,二戰前研究途徑在追求一個理想政治體制,以及正確描述不同憲政體制下的制度設計;二戰後,受到科學運動影響,不同的政治學研究途徑試圖科學地解釋人們外顯政治行為,晚近研究者將行為研究結合制度研究,企望更周全地解釋人們的政治行為。不同研究途徑受到不同學科影響,這使得政治學的研究成為一門整合的科學。
- (字數:1,502)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