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目
- 一般而言,行政學的發展分為傳統理論時期、修正理論時期及整合理論時期,請簡要說明行政學整合理論時期,組織理論的主要內涵。【102退轉三行政學】
- 解析
- 1.
前言可先說明整合理論時期的年代與理論基礎,接著帶出整合理論時期組織理論之內涵。
- 2.
只要能夠看懂題目,此題的內容應該不難論述。
- 3.
結論部分可將系統理論時期的組織理論與的傳統理論和修正理論時期的組織理論作一比較,並說明其轉變的方向。
- 難度
- ★★★★☆
- 誤區
- 1.
此題的困難之處在於許多同學看不懂題目,誤以為是要寫出整合理論時期的各項理論,包括一般系統理論、開放系統理論、社會系統理論、生態理論、權變理論等,但題目不可能要你如此回答,因為內容太多了,因此此種對問題的理解明顯是錯誤的。
- 2.
每個時期對組織的看法並不相同,傳統理論時期將組織視為機器,著重靜態的結構安排;修正理論時期將組織視為互動體系,著重動態的交互行為;整合理論時期將組織視為開放系統,著重生態的環境適應。
- 3.
因此,此題所稱的組織理論,係指對組織特性的看法。因此,整合理論時期的組織理論,即為將組織視為開放系統時,其所具有的特性。
- 相關試題
-
將組織視為是種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其基本要旨有那些?試請說明之。【99身三】
- 參考詳解
- 社會科學的研究,自1960年代起進入了整合時期,是以「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的理論與方法為基礎。整合理論時期的組織理論內涵如下:
- (一)組織是一個外在環境系統中的開放系統
組織和社會系統一樣,其和環境之動態關係是交互影響的,組織能自外界接受各種輸入(包括資源、資料等),然後加以轉變而輸出(包括產品與服務),這種輸入和輸出的循環足以抵銷熵之增加。
- (二)次級系統理論
組織不僅與外在環境有著互動關係,其內部也包含了若干「次級系統」,這些次級系統各有功能且彼此影響、相依,構成完整統一的連鎖體系。Kast & Rosenzweig指出,組織包含目標與價值、結構、技術、心理—社會,以及管理次級系統,其中管理次級系統貫穿整個組織。
- (三)組織具有界限性
組織與外在環境系統保持了一種界限,此一界限主要是用來方便的說明、了解其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且組織的界限是可滲透的,其功能在於過濾與確定組織活動範圍。
- (四)組織是一個反饋系統
經由反饋過程,組織可以繼續自外界輸入訊息而有助於組織的調整,保持動態均衡。反饋系統可以使行政組織避免走入錯誤的方向,因此,「組織控制」便成為管理人員的主要功能之一。
- (五)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的系統
系統理論認為組織是開放的,與外在環境有互動的關係,可以輸入它所需要的資源、能量與訊息,使得組織得以永不墜落,這種現象稱為「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
- (六)組織是一個系統交錯重疊的體系
組織可以用層級節制的意義來說明,它本身是由許多次級系統所構成,人員被組合為若干團體,若干團體又被組合為若干部門,若干部門又被組織為若干單位,最後組織成一個公司或政府機構。因此,組織實為一個「房中有房」的結構,而且還有著工作程序上的層級體系。
- (七)組織具有適應與維持的裝置
組織為了維持整個系統的平衡,必須具有「維持裝置」以保障各次級系統間的平衡,同時也才能使得整個組織與外在環境保持一致,這種作用是被動的,其目的在避免組織內部過快的改變而使得組織不能保持平衡;另一方面,組織必須具有「適應裝置」,以促進組織與外在環境的一致,這可以使組織具有應付內在及外在條件改變之能力,它是主動的。
- (八)組織的開放系統具有殊途同歸性(equifinality)
因為組織是「開放的」,所以組織雖然受到各種不同的內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是仍然能夠達成其任務與目的。由於這種「殊途同歸性」,使得對於組織的研究與改善不再侷限於「唯一的最佳方法」,管理人員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使組織達到最大的效率。
- (九)組織的成長是經由內部精心的設計
組織因為能夠保持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所以會不斷調整其內部組織、工作過程與管理方法,使得組織日趨成熟、完整與成長。
- 綜上所述,由於傳統理論和修正理論時期皆對環境與組織的關係缺乏考量,使得組織理論家紛紛轉向以生物學為喻象的組織分析,以便於對組織進行更為寬廣的思考。亦即,在傳統機械隱喻的影響下,組織理論全神貫注於目標、結構與效率之關係。而整合理論時期的組織像有機體的隱喻則改變了此一方向,將注意力的焦點導向於生存、組織—環境的關係,以及效能等問題。
- (字數:1,232)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