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在2017年6月表示全國34家大型銀行全數通過第二階段的年度壓力測試,資本計劃全部獲得批准。許多銀行在通過壓力測試之後,所宣布的配發股息和買回自家股票等規模都超過投資人所預期,因此通過壓力測試消息一出來之後,激勵多家銀行類股股價大幅飆漲。外界認為這是美國大銀行因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面臨更加嚴格的法律規範後的一個重要的轉淚點,除了這是聯準會自2011年開始實施年度壓力測試以來,第一次出現所有大型銀行的資本計畫全數得到批准之外,這也代表銀行業已經回到金融危機爆發前可以穩定配發股利的日子。
「壓力測試(stress test)」是金融主管機關非常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銀行或主管機關設計一些不利的情況,例如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股市暴跌等等,在這些惡劣的經濟環境之下,利用這些極端並且可能會發生的金融衝擊,測試金融體系的曝險程度、風險承擔的能力等,了解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資本承受這些情境所帶來的衝擊,評估銀行可能會受到的影響以及其承受能力,儘早發現銀行的弱點,再由銀行或主管機關提早準備,採取行動且防範未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後,壓力測試開始受到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國際清算銀行(BIS)的重視,並且到了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之後,美國及歐盟的金融監理機構開始要求銀行皆要進行壓力測試。
台灣金管會在2007年為了配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實施,開始導入壓力測試,並在2010年7月完成「銀行辦理壓力測試作業規範」,並在2012年依據國際規範以及參考國外金融監理機關的做法,訂定「銀行信用風險壓力測試作業指引」。目前台灣的銀行必須依據壓力測試的作業規劃,每年辦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的壓力測試的工作。
壓力測試為一多階段的執行過程,其大致上的實施步驟如下:
1. 先認定目前金融體系或經濟部門所面臨的潛在風險以及脆弱性。例如在 2016 年美國聯準會所發佈的銀行業壓力測試標準,納入負利率的模擬情境。
2. 定義壓力測試應涵蓋的機構、部門以及風險。假如基層金融機構或地區性銀行有大額的曝險但是卻未納入,這將會低估金融體系潛在的脆弱性。
3. 選擇執行的方法以及建立情境。例如採單一風險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或是結合多種風險因子的「情境分析( scenario analysis )」。所謂敏感性分析指利用相關總體指標的變動,一次進行一個金融變數衝擊之影響,例如利率或匯率的變動對銀行利潤的影響效果;情境分析則是透過兩個以上的總體經濟變數的同時變動,評估金融機構或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此為壓力測試的主流方法。
4. 確認所需資料以及其可取得性,並設定風險因子的衝擊規模及影響的時間。
5. 進行衝擊前以及衝擊後的數值分析,並且觀察主要曝險衡量指標的變化。
6. 最後是壓力測試結果的說明,並且提出相關的因應對策以及政策建議。
壓力測試可以幫助銀行體系充分了解潛在風險因素與銀行財務狀況之間的關係,也能深入分析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作為銀行決定因應對策的依據,預防極端事件的發生造成對銀行體系所帶來的重大衝擊。但是任何的方法都不是毫無缺點的,壓力測試仍然有些限制,例如情境發生的機率很難量化,因此只能得知損失的可能有多大,但是無法得知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有多高,此外壓力測試無法處理「非量化」的因素,譬如法律上的風險、公司治理等等。因此壓力測試應與風險值分析(Value at risk;VaR)以及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EWS)等方法互補使用,建構出更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1. 風險型態類型相當多,大致上有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銀行之間的傳染風險、流動性風險、股票價格及商品價格風險等等,以下簡單的介紹這些風險型態。
( 1 )利率風險為金融機構持有之利率敏感性的資產,因利率的變動影響到利息所得、費用以及資產負債表中與利率有關的項目。
( 2 )信用風險為金融機構最主要的風險來源,其為交易對手或債務人無法依約定履行償還債務的義務,代表銀行資產的現金流量不能由債務人依契約全額支付,此風險也是在銀行的風險管理中最需要強化的部分。
( 3 )匯率風險指匯率變動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與負債以及表外項目的價值。匯率風險分成直接匯率風險以及間接的匯率風險,所謂直接匯率風險為金融機構持有外匯的部位,而間接匯率風險為金融機構的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握有外匯部位,可能影響到金融機構的信用能力。
( 4 )銀行間傳染風險為評估某金融機構遭受外在衝擊,發生倒閉之後所產生的骨牌效應,也就是傳遞到金融體系內其他金融機構發生倒閉的影響程度。
( 5 )流動性風險為當銀行的流動性面臨不確定性,銀行的流動性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資產的流動性,所謂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另外一個是負債的流動性,所謂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
2. 情境分析有兩種主要方法,一為「由下往上法( bottom-up approach )」,指由各個機構或部門,根據不同壓力情境先進行壓力測試,然後再加總影響效果;另外一種為「由上往下法( top-down approach )」,指利用所有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的總合資料與總體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估計總合的影響效果。
1. 工商時報 『Fed年度壓力測試全通過,金融股慶功』
2. 中央銀行季刊第27卷第3期 『金融體系壓力測試之認識與應用』廖俊男著
1. 依據主管機關公布之「銀行信用風險壓力測試作業指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壓力測試之主要目的並非僅在於評估銀行資本適足與否,而是用來暸解銀行之風險輪廓 。
( B )壓力測試用以衡量銀行在面臨正常且可能的情境下,潛在發生損失金額規模 。
( C )壓力測試以具前瞻性的方式對風險進行估計,增進銀行對本身風險輪廓的瞭解 。
( D )壓力測試可克服模型與歷史資料的限制,補強日常風險管理系統。
( 106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新進人員 )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