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為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外界又再度把目光聚焦於香港。近日香港政府公布2016年統計數據,最富有的10%家庭收入是最貧窮10%的近44倍,而吉尼係數上升至0.539,這是40年來最高紀錄,這皆顯示出香港貧富不均的程度已經達到40年來最高點,而新加坡的吉尼係數在2016年降至0.458,卻是十年來最低。
衡量一國的所得分配狀況,常常會使用兩項統計數據來呈現:「吉尼係數」以及「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所得差距倍數」。吉尼係數的係數值介於0到1之間,當係數值愈接近0代表所得分配愈趨於平均,反之,當係數值愈接近1,代表一國所得愈集中在某些人身上,所得分配愈不平均。下表為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認定吉尼係數的區段劃分,國際間學者分析通常會用係數值0.4做為分水嶺。由此表可知,香港吉尼係數值為40年來最高的0.539,這表示香港所得分配狀況相當不均,貧富差距愈加嚴重。
吉尼係數 |
所得分配狀況 |
< 0.2 |
極度平均 |
0.2~0.29 |
比較平均 |
0.3~0.39 |
相對合理 |
0.4~0.59 |
所得差距較大 |
> 0.6 |
所得差距懸殊 |
資料來源: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得差距懸殊 |
另外一個衡量所得分配狀況的統計數據為「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所得差距倍數」,最常見的為「五等分位差距倍數」。所謂「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又稱為大島指數(Oshima index),將全國家計單位依每戶全年所得金額由低至高排序後,再按戶數分為五等分,最高20%家庭之所得除以最低20%家庭所得之倍數即為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倍數越大,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平均。台灣財政部根據綜合所得稅的課稅所得資料,除了公布「五等分位差距倍數」之外,另會公布「二十等分位差距倍數」,亦即將全國家計單位依每戶全年所得金額由低至高排序後,再按戶數分為二十等分,最高5%家庭之所得除以最低5%家庭所得之倍數即為二十等分位差距倍數。二十等分位差距倍數較五等分位差距倍數更能顯示出真正一國貧富差距狀況,甚至民意代表曾提出政府應公布最高1%家庭所得與最低1%家庭所得的倍數,這更能顯示出一國所得集中惡化的程度。
台灣財政部的財政資訊中心在2017年7月公布2015年綜合所得稅初步核定的統計專冊,總共超過613萬報稅家庭中,最高5%的平均家戶所得為471.5萬元,最低5%平均家戶所得為4.7萬元,差距倍數約為100倍,但是與前一年度差距倍數111倍相比減少。若是以五等分位的統計數據來看,最高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246.2萬元,最低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18.4萬元,差距倍數約為13.32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統計數據是財政部根據綜合所得稅的資料,此資料並不含土地交易所得、證券交易所得、短期票券利息、政府的中獎彩券(如統一發票)等分離課稅的所得,實際所得會與綜合所得稅的資料會有所不同,因此若要觀察家戶所得的差距,主要仍要以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會較為精準。
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2015年家庭收支調查,最高20%的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為194萬元,較2014年增加1.03%,最低20%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為32萬元,亦增加1%,差距為6.06倍,相較於2014年的6.05倍微增。吉尼係數在2015年為0.338,雖然較2014年0.336微增,但是根據聯合國的認定,台灣所得分配為相對合理。
年 別 |
第五分位組為 |
|
97 年 |
2008 |
6.05 |
98 年 |
2009 |
6.34 |
99 年 |
2010 |
6.19 |
100 年 |
2011 |
6.17 |
101 年 |
2012 |
6.13 |
102 年 |
2013 |
6.08 |
103 年 |
2014 |
6.05 |
104 年 |
2015 |
6.06 |
年 別 |
吉尼係數 |
|
97 年 |
2008 |
0.341 |
98 年 |
2009 |
0.345 |
99 年 |
2010 |
0.342 |
100 年 |
2011 |
0.342 |
101 年 |
2012 |
0.338 |
102 年 |
2013 |
0.336 |
103 年 |
2014 |
0.336 |
104 年 |
2015 |
0.338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 |
根據上表為近幾年的家庭收支調查關於所得分配的統計結果,雖然顯示出台灣的所得分配仍屬於相對合理,吉尼係數大約在0.33~0.34之間,而五等分位差距倍數都維持在6倍上下,十分穩定。但是這樣的統計結果,其實與一般民眾所感受貧富差距嚴重的狀況並不相符。為何會有認知與實際數據上的差距呢?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認為,這是因為民眾所感受到的可能為前1%所得集中的情況。主計長表示台灣所得最高前1%家庭所持有所得的比重從1981年的8%,到2013年上升到10.68%,長期呈現增加趨勢,這是全球資本經濟所造成所得集中的現象。相較於美國、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而言,台灣的所得集中狀況並沒有那麼糟,但所得愈集中在富人身上卻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1. 所謂可支配所得,根據主計總計定義,為所有所得收入扣除非消費性支出 ( 例:利息、社會保險保費、稅金、罰款、捐及禮金等 ) 後,剩餘可以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 ( 消費性支出 ) 的所得。
2.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收入不平均嚴重的的國家之一,最富有的 1% 家庭擁有全國 33% 的財富。而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表示 2014 年中國的吉尼係數為 0.469 ,相較 2011 年的 0.477 略為下降。
3. 根據報導,主計長朱澤民指出美國最富有 1% 持有所得比重,由 1981 年 8% 上升至 2015 年 18% ;韓國由 1981 年 7.14% 上升至 2012 年 12.23% ;新加坡由 1981 年 10.6% 上升至 13.57% ;日本則由 1981 年 7.11% 上升至 9.51% 。
1. 聯合新聞網:富人的天堂,香港貧富差距40年來最大
2. 自由時報:貧富差距微增,主計長:沒他國嚴重
3. 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4. 財政部財政資料中心
1. 效率與公平(efficiency and equity)是公共經濟學上評估政府政策最常用的兩項政策目標。請說明這兩項目標的內涵。在實證上,衡量效率、公平的指標有哪些,內容是什麼?(98 高考 公共經濟學)
2. 下列何者為衡量一個社會所得分配狀況之指標?
(A)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
(B) 所得彈性
(C) 恩格爾係數(Engel coefficient)
(D) 消費者物價指數
(99 普考 財政學概要)
3. 下表為2001年及2011年某地區之人口以20%為級距,依收入最低至最高排列所得。請分別畫出其羅倫茲曲線,並計算其吉尼(Gini)係數。那年貧富差距較大?
( 105 高考 統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