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張政說經濟 歷期第77期:一根迴紋針能換到什麼?,搞懂經濟大小事
篇名
第77期:一根迴紋針能換到什麼?,搞懂經濟大小事
作者
張家瑋
說明
發佈時間:20220113

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這是今年的第一篇。張政老師想跟大家聊聊一則舊聞,是2005年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有或有印象,有一個人利用一根迴紋針與他人進行「以物易物」,經過了多次的交易後,最終換得了一間房子,這看似很神奇的過程,一根迴紋針的價值怎麼可能可以跟一間房子相比,那這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這個故事的細節是,2005年一位加拿大的失業青年凱爾,突發奇想計畫用一根紅色迴紋針希望逐漸換到越來越好的物品。而這個神奇的過程就此開始,凱爾在網路上與人以物易物,首先迴紋針換到魚型鉛筆,再用鉛筆換到門把,門把換到露營火爐,露營火爐再換成發電機,接著如此一路換下去...。在最後階段,凱爾用換到的卡車換到演唱會VIP證,再用VIP證換得鳳凰城公寓1年租約,租約換成偶像劇合約,最終,吉卜林鎮的鎮長用一間房子與凱爾換取偶像劇合約。

所以,凱爾用一年的時間,歷經14次的交易,用一根紅色迴紋針換得一間房子。凱爾故事 不指當時的媒體競相報導,這個故事也由他本人寫成一本書在銷售,這本書名就叫做「一根紅色迴紋針」(不過目前中文翻譯版好像已經絕版)。而這則故事會再次被提起,是因為去年2021年有一個美國女網紅,受到前輩凱爾的啟發,也利用一個髮夾開始以物易物,比凱爾辛苦一倍,在一年內歷經了28次的交易,最終也換得了一間房子!

為什麼凱爾這種看是異想天開的交易能夠成功呢?有人認為凱爾是搭上了當時(2005年)網路部落格的風潮,當時的部落格正在興起,凱爾將自己的交換的計畫與經歷,都寫在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隨著交易的過程,凱爾的名聲越來越大,關注他部落格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度吸引了800萬人來關注他的交易過程,這也使得麥卡爾的交易的越來越順利。

那張老師帶著大家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神奇的交易有可能發生?這個就要提到交易的本質是什麼?答案就是「創造剩餘」或「創造價值」。剩餘(Surplus)就是交易的淨利得,所以無論金錢交易或以物易物都是一樣的,只要出於個人的意願進行交易,背後一定有剩餘發生,而獲得剩餘就是交易的主要目的。

金錢交易為例,個人向廠商購買商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個人獲得了消費者剩餘、廠商獲得的生產者剩餘;而轉換到以物易物的情況,雖然交易雙方都是個人,並沒有所謂的生產者,但這種互通有無的交易,必定是彼此可以獲得剩餘或者是價值,也就是凱爾的第一筆交易:迴紋針與鉛筆交換,與凱爾交換的人,也會因為換到迴紋針而獲得剩餘。

交易會創造剩餘,但如何分配這個剩餘呢?若是金錢交易的情況,就是「價格」來決定如何分配,而在物易物的情況,就必須依靠雙方協商來分配, 也就究竟對方願意拿什麼東西來換回一根迴紋針?(一枝筆還是一台筆電)

張政老師認為凱爾之所以可以一直那麼順利換得更好的商品,是因為在交易過程中他獲得了絕大部分的剩餘,換句話說他的交易對象一直「讓利」給凱爾。不可否認的前面提到的網路關注效應,讓凱爾漸漸成為一位網路名人,對於凱爾在交易中可以獲得大部分的剩餘,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與凱爾交易也可以博得關注)。因此,去年美國的女網紅也是類似的效果,本身的網路光環讓他在交易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剩餘。

所以通過一次次的交易,不斷獲得大部分的剩餘價值,才讓一連串的交易後,從起點的商品到最終點的商品,有著這麼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換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好的,以上就是這次的全部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延伸學習
關鍵詞
以物易物、剩餘、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
刊名
張政說經濟
出版單位
高上公職網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