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盛華仁財經週報 歷期主計總處調查:怯志工作者,達3.9萬人(時事短評)
篇名
主計總處調查:怯志工作者,達3.9萬人(時事短評)
作者
陳揚仁
說明
發佈時間:20171226
【影音導讀】

【背景】

台灣工作年齡人口因少子化影響從去年起開始減少,使得勞動力的短缺風險增加,根據主計總處的最新調查,2017年台灣因尋職失利而退離職場的「怯志工作者」達3.9萬,這是近四年最高的狀況。

主計總處指出,工作年齡人口會因為求學、準備升學、料理家務、高齡及「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等原因,成為非勞動力。但是若「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這群人,過去一年曾找過工作,因認為沒有工作機會,或本身資歷限制無法找到合適工作機會而放棄找尋工作者,就會成為「怯志工作者」。

【焦點短評】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2017年人力運用調查,今年怯志工作者達3.9萬,較去年增加約7000人,更升至2014年以來最高點。下表為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將2007年至2017年近十年的怯志工作者人數變化之整理。

年度

人數 ( 萬人 )

占非勞動力比率 ((%)

2007

6.5

1.18

2008

7.4

1.32

2009

6.9

1.23

2010

5.3

0.94

2011

5.6

0.98

2012

4.2

0.73

2013

4.9

0.85

2014

3.3

0.58

2015

3.4

0.41

2016

3.2

0.39

2017

3.9

0.72

可以根據下列的關係圖,瞭解一國的總人口與勞動力、非勞動力、就業者以及失業者的相對關係。

所謂 15 歲以上的民間人口,指 15 歲以上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口,扣除軍人、入監人口與失蹤人口。至於外籍人士、外勞以及尚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外籍配偶,皆不屬於民間人口。而民間人口可以再區分為勞動力以及非勞動力人口,勞動力為有能力參與生產活動且積極找工作的 15 歲以上的人口,勞動力分為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而非勞動力則為 15 歲以上不屬於勞動力的民間人口,可能因為就學、料理家務、高齡退休、殘障(體能、精神上缺陷而喪失工作能力)、怯志工作者(因長期找不到工作,憤而退出勞動力市場)。

失業的認定則為滿 15 歲之勞動力,同時符合:
( 1 )沒有工作
( 2 )隨時可以開始工作
( 3 )正在找工作或已經找工作正在等待結果

也包括等待恢復工作和已經找到工作但還沒開始工作且還未領到報酬者

就業的認定為年齡滿 15 歲,而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1 )從事有酬的工作(不管工作時數多少)
( 2 )從事 15 小時以上無酬家屬工作
( 3 )已經受雇用領有報酬但因某種原因還沒開始工作

就業的認定產生許多有趣的問題,譬如神父、牧師、尼姑、和尚、道士等宗教工作者,是否視為就業者?根據主計總處的回答,認為凡從事有酬工作的宗教工作人員,如幫人做法事或收驚的道士,一律歸為從事工作的「工作者」;而除自己付錢至寺廟中修行之和尚、尼姑歸「非勞動力」之外,其餘純為修行或宣揚教義之宗教工作者,因為其吃住免費可視為一種報酬,故視為「就業者」。

最後我們再來看政府官員對於怯志工作者為四年來最高有何看法?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認為,怯志工作者被視為非勞動力當中態度比較沒有那麼正面的一群人,背後除了個人因素,很可能參雜社會問題,如產學落後、產業結構等因素,如果產業技術不斷升級,求職者本身技術沒有辦法跟上,求學不符合需求,就可能在求職過程中不斷碰壁,最後導致「怯志」的情況發生。不過今年怯志工作者人數雖然略有成長,不過幅度並不大,趨勢上可以視為「持平」,不須太過擔心。

但是我個人認為,台灣實質薪資已經 17 年左右沒有再成長,勞動環境不太友善的情況,怯志人口變多,可能就是在「吃老本」或是在「啃老」,這樣的潛在問題政府應該要特別重視的,期待政府可以給國人更好就業環境,以及可以跟就業市場接軌的學校教育。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主計總處調查:怯志工作者達3.9萬人》

【相關考題】

1. 下列那一類型的人不屬於就業者?
(A)擺地攤的攤販
(B)出家師父
(C)放暑假的教師
(D)義務照顧孫子的祖母
(105地特三等)

ANS:D
延伸學習
關鍵詞
勞動力、非勞動力、就業者、失業者、怯志工作者
刊名
盛華仁財經週報
出版單位
高上公職網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