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盛華仁財經週報 歷期台灣經濟大衰敗,這20年發生什麼事?(時事短評)
篇名
台灣經濟大衰敗,這20年發生什麼事?(時事短評)
作者
陳揚仁
說明
發佈時間:20171212
【影音導讀】

【背景】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兩位副研究員李宗榮以及林宗弘,耗時 3 年,分頭檢視台灣如何在短短 20 年內,從「台灣經濟奇蹟」走向「衰落」。他們發現「國家對政策促進經濟,能力愈來愈弱,失敗的地方非常多;企業大型化,獲利情況卻很差;中小企業被壓縮,家族化愈來愈嚴重。」 1990 年代以後,台灣面臨大轉型,自由化、國際化、台商西進,大環境的大轉變,但是政府對於促進經濟的政策能力卻愈來愈弱,究竟這 20 年來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焦點短評】

1960 年代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出口帶動之下,台灣整體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進行了一連串的經濟建設以及制度改革, 1970 年代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 10.2% ,到了 1980 年代則為 8.1% 。這段經濟起飛的階段,稱為「台灣經濟奇蹟」,並與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稱為「亞洲四小龍」。但是在這短短的 20 多年內,從「奇蹟」走到「衰落」,由中央研究院兩位副研究員所編著的「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中,完全揭密了為什麼台灣過去二十年經濟由盛轉衰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其中主要的兩個因素:財團壟斷以及經濟仰賴中國。

1987 年時,台灣的出口產值中有 78% 是中小企業,但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到了 2005 年台灣中小企業佔外銷部門的比例竟然只剩 18% ,表示大約有 60% 的中小企業已經大型化,或是被大型企業吃掉。大企業鴻海營收占台灣 GDP 22% ,這 20 多年來,前 10 大企業的集中度,由 25% 成長到突破 40% 。而這些大企業,有很多所雇用的員工都在海外,對台灣的經濟幫助非常有限,衰敗的中小企業使得台灣的主要經濟驅動力都喪失了。書中運用 500 大集團的數據,估計出 500 大集團目前在海外的員工數 250 萬人,可是在台灣境內只雇用了 150 萬人,根據推估,在中國每雇用 29 人,就會在台灣少雇用 1 人。

台灣 GDP 的數字,有蠻高的比例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或許收入的數字很高,但是所創造的工作機會其實都在大陸而不在台灣,產業鏈也都不在台灣,這樣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三角貿易」,而這兩位學者將這三角貿易的模式,比喻為「葉克膜經濟」,而這個葉克膜經濟的狀態,已經維持大概 15 年。「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用來暫時協助大部分醫療方法皆無效的重度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的呼吸與循環,葉克膜除了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之外,也能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而在經濟方面用葉克膜來比喻,表示經濟上有一大部分是繞過外面再進來,因為整個循環系統是外生的,對台灣境內的經濟幫助有限。這本書中嘗試估計,到底三角貿易有多大?運用 500 大集團的數據,估計出台灣 500 大集團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中國大陸,在 2012 年到 2013 年中國的衰退,就導致台灣整體企業集團的衰退。

根據經濟部「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台灣接單,大陸(含香港)生產的比率,從 2010 年的 43.8% , 2014 年已升高到 47.1% ,到最新 2016 年調查,已經超過 50% ,已達 51% ,這表示去年台灣每接到 100 美元的外銷訂單,就有 51 美元是在大陸生產或是出貨。從台灣的利益角度考量,不能過度倚賴大陸的生產鏈,根本解決之道,可以由台灣政府出面,輔導台灣廠商,包括大陸台商,各自建立合理的兩岸分工的機制,將不同層級的商品,分別安排在兩地生產以及出貨。

【參考資料】

1. 天下雜誌《台灣經濟大衰敗,這20年發生什麼事?中研院報告揭密》

2. 經濟部統計處《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結果》

【相關考題】

1. 何謂「三角貿易」?
(設計考題)

延伸學習
關鍵詞
葉克膜經濟、三角貿易
刊名
盛華仁財經週報
出版單位
高上公職網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