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疫苗這個話題,也就是怎麼看待這陣子以來所發生的「疫苗之亂」,這應該是最近全國最關心的議題,張政老師就從經濟與財政的觀點切入,來分析一下疫苗的亂象。由於,這個議題比較龐雜,所以張政老師採用條列的方式來敘述,整個因果關係方便大家的理解。
一、政策衝突與取捨:三個目標無法兼得
會有現在疫苗亂象,主要還是來源自於目前疫苗總量不足,但要討論疫苗短缺這個問題之前,應該是討論政策的取捨與衝突,經濟或財政學告訴我們政府的政策往往可能會相互衝突,所以需要取捨。
為什麼我國會在今年5月疫情爆發?由於我國為海島型國家,病毒不可能憑空出現,所以最可能的源頭就是來自於對航空從業人員較寬鬆的隔離政策,就是所謂的「3+11政策」,而3+11政策的本質是為了讓航空業有更多彈性的營運方式,我們可以把這個目標看作是一項經濟發展政策。
另外,由於新冠肺炎病毒不斷的變種與進化,許多研究都指出此病毒未來可能會流感化,也就是未來需要與病毒共存,即使已研發出疫苗,但注射疫苗可能會變成常態化,為了不受制於國外藥廠,以及發展本土生技產業,因此培養與扶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產業是一項重要的戰略,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目標看作是另一項經濟發展政策。
此外,穩定與控制本土疫情才可以讓社會經濟正常運作,因此控制疫情這個目標就是一個經濟穩定的政策。但是,問題來了!由於國產疫苗研發的時程落後於國際的進程,國產疫苗還無法即時供應,因此現階段我們的疫苗必須全數仰賴國際疫苗的供應。
所以,到目前為止政府有三個目標了,分別是「航空業彈性運營」、「扶植國內生技產業」、「穩定國內疫情」,我們發現每個目標都是正確的,但它們卻無法兼得,這就出現三個政策目標的嚴重衝突了!!
首先,3+11政策並沒有錯,但政策的風險就是可能會造成本土疫情破口, 所以為了延續要3+11政策與穩定本土疫情,那在國產疫苗可以正式施打前,政府應該就大量採購國際已研發完成的疫苗(特別是在各國都在搶疫苗、都在超買的時候)。也就是一旦3+11政策使得疫情出現破口,就必須搭配充足的國際疫苗購買量,且盡快施打,阻止疫情大規模的爆發。
再者,培養與扶植我國自主研發疫苗的政策也沒有錯,但若研發時程落後,同樣的為了穩定疫情避免出現破口,政府就應該採行更嚴格的隔離與防疫政策,整個國家鎖好鎖滿,鎖到國產疫苗研發完成且可正式使用為止。
簡單來說,在穩定國內疫情的前提下,3+11政策與扶植國產疫苗政策,兩個只能選一個。想要3+11政策就要先放棄依賴國產疫苗的念頭;反之,想要發展國產疫苗,那就不該採行3+11政策。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政府忽略了兩個目標的衝突性,而想要兼得,同時要3+11政策也想扶植國家疫苗產業,風險與代價就是本土疫情的爆發後卻沒有儲備足夠的疫苗可施打的窘境。
二、商品均等主義:誰該應該打疫苗呢?
問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多此一舉,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就是每一個國人同胞都應該施打,或是應該達到群體免疫下的施打人數。疫苗在財政理論上稱為「殊價財」(Merit Goods),意義為其社會價值大於私人價值的私有財,且政府鼓勵甚至強制個人消費。大家應該都有看到新聞報導,部分其他國家為了鼓勵民眾施打疫苗,發獎金、抽樂透彩、各式各樣的補貼政策,就是拜託民眾來打,且人人都有權利,這就是我們在第45期提過的「什麼是商品均等主義?」,同學可以直接點擊連結觀看那一期的內容。
所謂的「商品均等主義」是指「 並非所有的商品,而只有部分商品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消費和使用的權利,例如生存權、受教權、醫療權」,我們在第45期講的內容是提到有關於生存權的一則新聞,相同的疫苗的施打,就屬於生存權與醫療權。
疫苗不比其他財貨,它是一種剛性的需求,也就是目前每個人最多就是兩劑,全國2350萬人乘以2,需要約4700萬劑,這個數量是固定在那裡的。不會有人因為疫苗價格便宜而多打個幾劑,因此疫苗的需求價格彈性非常小,它是一種必需品。
既然是大家都需要的的必需品,但前面已提到政府有著扶植國產疫苗的目標,以致於目前對外採購的疫苗數量遠低於可達到群體免疫的數量,在疫苗數量有限下很殘酷的事實就會出現了,「該如何分配?」
下一期我們會接續這個主題,去分析後面衍生「疫苗特權」、「殘劑分配」,以及從經濟學的角度應該如何分配有限的疫苗?因為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到了下一期目前的問題應該還是無法解決(嘆),以上就是我們這個主題的前半部份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