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有在關注新聞的同學,相信應該都有注意到今年我國水果盛產,特別是香蕉生產過多,導致香蕉價格大跌,對香蕉農造成莫大的損失。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例如去年也曾經發生高麗菜價格崩跌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分析這個問題,為什麼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聽到高麗菜、香蕉、荔枝或者其他蔬果等農作物都會因為盛產而造成價格崩跌的情況:相反的,有時候反而是看到農作物產量過少而造成價格飆升,就變成消費者或者是買菜婆婆媽媽們大喊吃不消 。
以下我們分成幾點來討論:為什麼農產品價格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這樣的供需失衡的情況,進一步造成價格不穩定的結果;另外,為什麼特別是農產品會有這樣的現象;最後,就是有沒有什麼方式可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經濟學上什麼樣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農產品時而生產不足、時而生產過剩的情況?「蛛網理論」 (cobweb theorem) 就是用來解釋這類商品供需失衡造成價格波動的理論,而蛛網理論的數學分析比較複雜,我們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為各位說明,之所以會取名為蛛網理論,是因為隨著時間,價格波動所展現出來的圖形會很像蜘蛛結網的樣子,所以取名為蛛網理論。
那麼為什麼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適合用蛛網理論來說明呢?是因為此理論主要說明生產或供給面,存在資訊取得的「時間落後」,像是農產品,種植需要花費一段時間,那麼農夫就必須參考上一期的市場價格作為這一期生產決策的依據,可想而知因為供給方面所獲得的價格資訊是過去的資訊,所以產量調整也是落後的,因此出現生產調整的速度跟不上需求變動的速度。
舉例來說,因為去年消費者特別喜歡吃香蕉,所以造成香蕉市場價格較高,所以香蕉農接收到這個資訊之後,就會有誘因多種植香蕉,就會造成今年香蕉供給過多,導致香蕉價格下跌;所以從這個邏輯繼續往下推,因為今年的香蕉價格較低,蕉農在今年慘賠後,就沒有誘因種植太多香蕉,所以可以猜想明年的香蕉價格就應該會比今年高。簡單來說,消費者今天想吃的任何食物只是在一念之間,但這些食物都不是可以馬上生產的,相反的我們今年能夠吃到的任何蔬菜、水果、肉類,都是菜農、果農、豬農在過去一段時間決定生產的,所以生產者永遠在追著過去的價格資訊來生產,就會出現供給數量的波動,進而造成商品價格的波動。
接下來我們討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樣價格波動的現象,更正確的說,是否有方法可以降低波動,而不太可能完全消除波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縮短農產品的生產時程,這樣就可以消除時間落後的問題,但這涉及到生產技術的可能性,不可能輕易做到(或許未來的科技可以達成)。那麼既然農產品的生產週期不可能隨意的縮短,那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訊息」本身,加強資訊的揭露可以避免農夫一窩蜂的搶種行為,據張政老師所知,目前有些青農(即青年農夫),對於資訊取得的能力較強,就比較不會發生這種盲目種植的現象;而且政府應該也要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去引導較正確的供需資訊,都可以避免這類的價格波動。
至於張政老師看到有些政論節目在批評,現在香蕉產地價格如此便宜,可是在銷售端買到的香蕉並沒有特別便宜,我想跟大家澄清一點,就是因為生產與銷售各階段都需要分工,每個階段都會賺取它所獲得的附加價值,所以產地價格與消費者購買的價格一定存在落差那是必然!至於價格差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人為的刻意價格操控,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但不應該直接簡化為因為產地價格崩跌,消費者就要能直接買到相當低價的產品,那也是不合理的!
最後,農產品過剩這個物問題,背後也顯示出人類的資源相對的富足,而不是缺乏,但數據顯示其實還是有很多人每天處在飢餓狀態,表示資源並非不夠,而是資源的分配並非如此平均。
好的,這就是這一期的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