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張政老師又要跟大家聊聊一個前一陣子的廣告,是 104 推出的廣告,名為「 Be A Giver :不怎麼樣的 25 歲,誰沒有過?」,當然要提到這則廣告的目的當然不是要嘉許它、或是批評它,更不是要幫 104 打廣告,而是要提到這則影片中所傳達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電視媒體報導後,在網路熱議與發酵的一些討論。
這則廣告影片的內容大概就是進行一項實驗,請幾位各個行業的專業主管,給他們看了一些求職者的履歷,但重點是將姓名彌封遮蔽,再由他們決定是否要雇用這些求職者。然後,這些主管就給了一些建議,例如經歷不理想、亦或是學歷不理想等等 … 。
登登!答案揭曉,將彌封拿掉後,究竟都是哪些求職者呢?有人是李安,有人是吳寶春,而最後一個則是朋友或自己小孩的履歷,於是乎影片就在這些主管驚訝、錯愕、又帶有一絲絲虧欠的表情中,再繼續訪談,是否願意再給這些求職者一個機會呢?當然這些的主管就開始比較柔軟的敘述,說自己似乎太嚴格了,每個人都有過去。因此,帶出影片主旨想傳達的意思,每個人 25 歲的時候都不成熟,所以廣告影片想傳達的就是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吧!否則也可能會痛失了李安、吳寶春這樣的人才。
影片一出,媒體就鋪天蓋地的報導,很快的又成為了網路的話題。特別是,實驗中第三類人物:「朋友或自己小孩的履歷」這一段,似乎讓網路上形成一種言論,就是,學歷不重要,關係比較重要!姑且不說後者的影響力,因為「關係」涉及過多的人為因素,畢竟大家都喜歡說「沒關係就是有關係!有關係就是沒關係!」,這個不是我今天想談論的重點,今天想說的是,「學歷到底重要嗎?」
注意!我要說的是「在一個公正且 彼此互不熟識 的求職環境中,到底學歷重不重要?」,我的回答是,學歷當然是重要的!
但為什麼要強調「彼此互不熟識」,還將這幾個字以粗體字表示呢?本篇想說的還是一個「交易成本」這個概念(有興趣的同學與讀者,不妨看看之前談過的文章:由熊大農場看『市場交易成本 』)因為, 「學歷」可以有效的降低雇主與求職者彼此的交易成本 !
雇主與求職者彼此不認識,雙方處在一個「資訊不對稱」( information asymmetric )的狀態,雇主是資訊劣勢者、求職者是資訊優勢者,如何以最省時、省成本的方式找到適合的彼此呢?那就是透過學歷或者是專業證照。試想,人事主管如何從海量的求職履歷中有效的篩選出適合的人?如何找出所謂高生產力的勞動者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學歷。相反的,優秀的求職者如何在海量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受到青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出學歷。
或許有人問,學歷跟高生產力不一定相關,這個不是絕對的,高學歷不一定是高能力,學歷也可能會騙人啊。當然,這不是絕對,但雇主能夠選擇的就是「相信專業」,相信學歷就是相信專業。相信教育機構也就是大學、研究所,是一個嚴格把關的機制,能夠獲得畢業證書,表示經過一定能力的知識訓練與審核,況且,不同學校的 credit 本來就不同,如果能獲得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我想大家應該認同該畢業生應該具備相當的能力。
有人可能會說,相信專業真的可行嗎?其實這是現代社會最低成本的運作方式,我們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在過生活的。我們現在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人類到目前累計的知識總量與古代是無法相比的,有人估算過,如果人類目前累積的知識量是 100 %,其中有 90 %是近代 50 年所創造的,所以已經沒有「現代劉伯溫」這種人了,當代不可能再有人會是「無一不知、無一不曉」,隨著社會的專業分工越精細、知識總量越來越龐大,相信專業變成一種社會得以順利運作下去的最低成本方式,所以你買麵包、買衣服的時候不用懷疑東西的品質與成分,只能相信品質已經被檢驗過了。
或許有人會說,我偏不要!我要對任何的充滿懷疑,當然可以,只是完全這樣的態度,在現今社會生活的很痛苦,太多的東西我們不了解如何運作了,我們不可能全部都逐一了解通透後才做交易,這樣交易的代價與成本太高了,很沒效率。請注意,這跟所謂的人云亦云、完全不經過大腦過生活是不同的,適度的質疑與懷疑絕對是必要的,但不可能對於所有的事都是如此。
當然,大家都怕相信專業後,卻被欺瞞、欺騙,所以資訊不對稱與交易成本成為當代經濟社會中最核心的問題,如何有效的減少資訊不對稱與降低交易成本,就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問題!
好的,拉回到我們的主題,學歷或證照就成為了勞動市場中最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一項依據,而這裡的交易成本可以精細的稱為「 搜尋成本」 (search cost) ,因此,這就涉及資訊經濟學中一項重要的議題「 訊號發射 」 (Signaling) ,簡單說就是,求職看學歷這件事,可說是求職者與雇主的一項共識,為了有效篩選高生產力的人,廢話少說,拿出學歷與證照來,求職者發出這個訊號給雇主看說,我有學歷,放心的雇用我吧,大家都省時、省事。
這裡澄清兩點,第一,那是不是沒有學歷的人就不能找工作了?不是這個意思,這裡強調學歷是一個相信專業背後的產物,只是降低勞動市場的搜尋成本,沒有學歷表示生產力較低,一樣有適合的工作,經濟學的本質就是讓資源有效率的配置,而不是去否定任何一種資源的價值。第二,只相信學歷,會不會可能出現遺珠之憾,或許在人事主管面前的,就是未來的大導演、大廚師或是任何有成就的專業人士,這絕對無法完全避免,但如果為了避免這樣的憾事,而不先做任何篩選把所有求職找來一一懇談,這樣的做法確實不會遺漏任何一個潛在的優秀員工,但這樣的做法不是不行,只是成本太高了,不符合效益。
最後,這一次主題的結論就是,強調學歷的重要性,目的不是要戰學校,更不是要說明學歷重要,工作經驗的累積不重要,而是要說明,學歷或專業證照,雖然未必等同於工作能力,但是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因此,看學歷來篩選求職者,本來就是勞動市場中,效率的運作機制,這涉及到減少資訊不對稱、發射訊號與降低交易成本與搜尋成本;而我們下一次,就會有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來說明,如何運用學歷來篩選不同能力的勞動者,也會說明,為何近年來學歷會貶值呢?有興趣的同學,不要忘記繼續盯住下一期的內容。
張政說經濟,我們下回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