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先生有塊地 咿呀咿呀呦 ~ 開店種田做生意 咿呀咿呀呦 ~ 」,最近剛好是高普考的同學辛苦完成了考試不久,所以我們來聊個輕鬆一點的話題,「熊大農場」的廣告最近密集的在電視、網路強力播送,張政老師在搭高鐵、捷運時,不乏有看到有人玩的入迷都快忘了下車,可見這遊戲的火紅程度。這是一個經營管理的遊戲,模擬農場的經營,當然,網路遊戲免不了好友之間的互動。今天我們就由熊大農場這個遊戲來談談裡面有著什麼經濟意涵吧~~~ GO !
首先,在這遊戲大概分成幾個部分:
一、農作物栽種:這個跟台灣過去曾經風行一時的開心農場類似,就是種植農作物,然後時間到了後就可以收成,但不同的是不能偷其他朋友菜,所以過去曾經聽過有人半夜特地起床偷菜的行徑,應該不會出現!(笑)。但有一點很不一樣的是,遊戲中產品與農產品的倉庫有大小的限制,所以種什麼、生產什麼要先想想,不會像是開心農場一樣,只是無腦地種田、收成,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而已。
二、興建商店與宅配任務:遊戲裡的人物 - 饅頭人、詹姆士、兔兔等,會列出一些清單,要求一些農作物或食品,例如:麵包、漢堡、果汁等,然後就可以獲得經驗值與金錢,所以玩家除了宅配一般農產品之外,還要建造各類商店,速食店、蛋糕店、拉麵店等等,將農產品合成再合成,變成複雜的商品;隨著玩家的等級越高,就可以製作更多的商品,所獲得的金錢與經驗值也會更多。
三、市場交易:這應該是這個遊戲一個很核心的設計,就是玩家可以將自己製作好的商品上架至自己的商店,提供自己的朋友或其他網路玩家夠賣,當然自己也可以到市場上去買其他人的商品,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媒合機制是如何設計的,總之,可以在市場碰碰運氣,或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只不過是也有其他人在逛,手腳要快!否則就搶不到了!
四、購買裝飾品布置:除了上面提到的種田、宅配的任務外,玩家還可以購買一些裝飾品,例如桌子、噴水池、花草樹阿等等,來裝飾自己的農場,除了增加美感外,其實跟遊戲的進行沒什麼多大的關連性,感覺就是女生會比較在意,像張政老師對這個就真的無感(嘆)。
最後,當然一定有網路遊戲的必要元素,一些抽獎設計,透過抽獎可以獲得一些小幫手、道具等,目的就是要玩家貢獻荷包裡的銀兩購買遊戲幣,當然遊戲公司的目的當然就是營利,所以這部分想必各位都是可以理解的。
好了!遊戲的部分介紹完了!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了,在這個遊戲中我們看到什麼經濟理論呢?首先,最基本的,遊戲中倉庫的空間有限,所以玩家(決策者)需要有資源配置的概念,如何在進貨與銷貨之中保持倉庫空間的順利運用,不能讓空間閒置或出現爆倉的情況。
而讓張政老師最感興趣的是,上面的內容所提到這個遊戲的特點就是「市場交易機制」。古典經濟理論認為市場機能可以讓資源配置達到效率,所以需要什麼材料就到,但有接觸這個遊戲的同學都知道,遊戲裡的市場中,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那麼容易買到,特別是那些熱門商品,簡單說,在市場交易,必須付出「成本」的!在遊戲中最顯而易見就是「搜尋成本」,為了要從市場找到一個想要的東西,可能必須要大費周章、不斷的碰運氣,才有機會找到,玩家可能就覺得「算了!乾脆我自己生產好了」。想反的,有些商品(例如:雞蛋)在市場中隨處可見,就沒有那麼困難買到。
所以農玩家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身為一個農場(廠商)的經營者,什麼樣的商品乾脆自己(廠商)生產?又什麼樣的商品(或原料)可以從市場買就好呢?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曾經問過的問題:「自己來」還是「市場買」,這其實就是在問「 廠商的邊界在哪裡? 」
新古典經濟理論將廠商直接視為生產函數,將要素投入後,自然就可以生產商品;而將這個問題說的最清楚的就是, Coase (寇斯)在 1937 所寫的論文:「廠商的本質」( The Nature of the Firm ),其中說明「廠商」(自己生產)與「市場」(依賴別人生產)是兩種不同的決策與治理模式,而決定這兩者的界線就是「 交易成本 」!
我們先來說明什麼叫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從交易到結束,包括交易前的「搜尋對象成本」、「衡量品質成本」、「協商談判成本」,交易後的「執行契約成本」、「監督成本」。
所以一個生產的決策者究竟要靠自己生產或是靠市場生產,交易成本就成作為判斷的標準,如果依靠市場的交易成本太高,那麼廠商就會靠自己生產,反之,如果交易成本很低時,廠商就會靠市場提供,所以同學可以想像一家餐廳,並不會什麼東西都自己生產,例如簡單的米、蔬菜等等,但如果這是一間烤鴨店,為了確保鴨肉的品質,如果透過市場買的交易成本太高了(可能無法找到適合的供應者、或是品質難以保證等等),這家餐廳就會採取自己親自養鴨來提供生產。簡單來說,交易成本過高被視為是市場失靈的一種,如果交易成本高過使得市場交易極無效率時,廠商的機能就會取代市場機能。
回到熊大農場的遊戲,裡面的市場交易部分商品有著極大的搜尋成本,因為稀有所以一旦有人上架,就會買上被買走,光是在上面找就不一定找得到,更別說是可以跟其他人競爭中搶到,所以這類的商品玩家平常就會自行製作放在倉庫內,如果真的是為了要訂單交貨,才去市場碰碰運氣;相反的,一些很容易買到的商品,搜尋的成本很低,就不會太必要在倉庫內有些存貨,真的需要的時候,再去市場買就好,雖然不會一次就買到,但是機會真的是大的多!
那如果這些容易買到的商品,如果大家都想用買的,那到底由誰來提供呢?其實遊戲內出現了一個個簡單的分工機制,等級低的玩家就會專門提供那些低階的商品跟原物料,而等級高的玩家就不需要自己生產那些低階商品,直接從市場買回在合成生產成其他高階商品,再賣回市場。
這次我們從熊大農場這個遊戲,認識了什麼叫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了廠商選擇自行生產或依賴市場兩種不同決策的關鍵,即使是遊戲裡面也是很多的經濟理論跟邏輯喔!
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
後記:
其實從之前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可以看到交易成本改變廠商的生產與購買決策,曾經有新聞提到,某糕餅店因之前買到問題豬油,因此商譽大受影響,老闆有感覺跟市場買的品質難以保證,後來決定自己炸豬油,不跟市場買了,目的就是要讓消費者安心,其實這背後就是隱含著跟市場買的豬油交易成本太高了(衡量品質的成本),因此廠商寧願自己生產豬油,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