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張政老師來談談前一陣子發生不久的經濟事件,就是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決議,原本國際預期公投結果應該會留歐,但結果在些微的差距下由脫歐派勝出,這件事可說是跌破眾人眼鏡,英國首相卡麥隆引咎下台,也為全球的股匯市造成不的動盪,英鎊的匯率更是在一日內大幅貶值,更重要的是為歐盟未來的發展蒙上一層未知的陰影,當然!這事件的後續效應還有待觀察,英國要真的脫離也並非一年兩年內可以完成的,況且,涉及其中的還不光是純粹的經濟問題,更有政治的角力與博弈、國際關係的競爭涉及其中,所以,今天張政老師就以幾個面向的條列來敘述這事件,來談談這事件與我們學習過的經濟學概念有何關連。
一、歐盟的起源與矛盾
歐盟,完整的名稱為「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 ,縮寫: EU) ,是根據 1993 年生效的《馬斯垂克條約》所建立的政治經濟聯盟,現擁有 28 個成員國。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源自於歐洲,大戰重建的歐洲各國體認到和平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有歐盟前身的「共同市場」的現線,進而有歐盟的誕生。
歐盟的在經濟合作上的主要精神是:「 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共同建立單一市場,讓會員國的貨物與人員自由流通,減少貿易障礙」 ;而對外則是「 一致的對外關稅,以及一致的對外貿易地位 」。
從經濟理論可知道市場的整合程度越高,可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加速商品與要素的流動性,有助於市場價格機能的運作,長期更有助於經濟成長與發展。然而,市場的整合過程中,各國勢必要放棄一些政策的自主權,但站在政治與民族主義的觀點,歐盟這種超越國家的 superstate 組織的內部,其實一直存在的矛盾,特別是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後,產生了歐豬 (PIIGS) 五國與歐債危機。在一個組織中,必定有好寶寶 ( 經濟強國 ) 和壞寶寶 ( 經濟弱國 ) 是很正常的,但好寶寶們必須忍受自身努力的成果要被壞寶寶給拖累,面對這種「豬隊友」,好寶寶們大致有兩種一想,一種是 ( 例如:德法等國 ) 更努力想維持組織的運作與進步,而另外一些好寶寶 ( 例如:英國 ) 就是想要「退出群組,另謀出路」。
簡單來說,從經濟的角度歐盟的運作是加分的,但從政治與民族的角度來說,歐盟的運作是扣分的,因此,在這兩股力量的拉扯下,歐盟可說是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發展。
二、單一貨幣區的意義
歐盟在 1999 年推出共同貨幣「歐元 ( € ) 」。 2002 年 1 月 1 日,正式啟用。在歐盟只有 19 個會員國加以採用 ( 註 ) 。目前共有 3.3 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 4.8 億人口。
使用單一貨幣的意義很簡單,就是減少匯兌的損失與交易成本!在使用單一貨幣之前,雖然是在單一共同市場的框架下運行,但由於各國保有自己的貨幣,彼此交易必須依賴貨幣間匯率計算,其實造成價格計算上的資訊紛亂,更嚴重的是貨幣之間的兌換損失,曾經有人做過實際的測試,例如:由德國開始,將一筆金額的德國馬克兌換成法國的法朗,再將法朗兌換成義大利的里拉 …… 以此類推,最後繞了一圈在換回德國馬克,結果在換匯匯損的侵蝕下,最終換回的馬克所剩無幾。經濟理論上,相同金額的貨幣購買力,即使經過不同貨幣計算單位的轉換,最終的購買力應該不會改變,但實際上,因買賣匯率的差距,出現大額交易成本,可想而知,這對單一市場運作的歐盟是一大要害,所以,單一共同市場的下一步策略絕對是單一共同貨幣則並不意外。
但重點是,如同先前所說,加入歐盟乃至於加入歐元區,各國必須放棄部分的政策自主權,然而加入使用歐元的國家,勢必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但是今天討論的主角 - 英國,一直堅持不加入歐元區,仍使用英鎊作為,但英國卻還是享有與歐陸其他各國經營共同市場的好處,就這一點來看,其實英國算是佔了不少好處。
三、支持英國脫歐的觀點
英國是在 1975 年加入歐盟的前身組織,但綜觀過去歷史,海外孤島的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愛恨情仇等複雜的情感,是我們非歐洲人難以理解的,主張英國脫離歐盟是以英國的獨立黨為首,且保守黨與工黨的部分議員也支持脫歐;獨立黨大力鼓吹英國應脫離歐盟,特別是在去年的英國大選去取得將近 13 %的選票,表示這樣的言論其實有其相當程度的民意支持。
他們覺得加入歐盟是件吃虧的事,認為每年要繳交十幾億英鎊的歐盟會員費,但歐盟對於英國企業仍設下太多的規範,希望脫歐可以讓英國重新在經濟上取回主導權;此外,先前提到歐盟主張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只要個人可以自力更生,歐盟成員國任何國家的公民都可以自由在歐盟成員國內居住和工作,這讓部分的英國人覺得工作權遭到侵害,而希望透過脫離歐盟以減少他國來英的工作人口。
再者,主張英國應脫離歐盟除了上述政黨之外,從民眾的分布來看,主要是老一代的英國人。或許是盎格魯薩克遜血統的驕傲,近來歐盟的難民與移民的問題,也是英國想脫歐的其中一項因素,由於歐盟的主張中包括「 對收容和外來移民制定一致的政策 」,這讓老一代英國人特別反感,他們不希望自己的鄰居總是一些非英國人。
四、支持英國留歐的觀點
首相卡麥、工黨、蘇格蘭民族黨、威爾斯國民黨和自由民主黨都支持英國繼續留在歐盟,他們認為英國身為歐盟會員國其實得到相當的利益,除了使得英國更易於出口商品至其他各國,更重要的是,移入英國的新移民,多為年輕、辛勤工作的族群,反而有助英國經濟成長、支付公共服務費用。另外,他們也認為脫歐將有損英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甚至讓英國在歐洲從此被邊緣化,失去了舞台,也可能讓國際投資人失去信心,紛紛從英國撤離資金 ( 例如: 先前就有報導指出「 阻英脫歐 中、日、印企業放狠話 」 ) 。
相反地,支持脫歐的是老一代的英國人,而支持留歐的則是年輕世代的英國人,對於工作人口可自由流動的條件,他們倒是認為自己也可以到歐盟各個會員國自由工作,這是相當大的便利,也提供了自己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繼續留在歐盟,才是未來英國經濟發展可持續的機會,離開歐盟無疑是走經濟的倒退路。
五、全球化造成的世代和階級的衝突
我認為透過英國脫歐的公投突顯出一個狀況,那就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產生的「世代和階級的矛盾與衝突」,其實這樣的衝突在全世界各處都在醞釀中,英國脫歐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讓此衝突顯露出來的一個機會而已。
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經濟的趨勢,全球化背後代表著經濟市場的整合,而歐盟就是一個典型的成果,但全球化的過程中,必定有贏家與輸家,這是相當現實的,所以這樣的經濟整合所發生的並不是經濟低度成長,而是「所得分配的問題」!
在全球高度競爭的現代,其中一個現象就是財富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更多經濟成果的資源是流向不動產,也就是說大家努力的經濟成果,卻被少數持有不動產的所謂「贏家」拿走,姑且不論是否合理,就目前看起來是個不可逆的趨勢,但也造就了富人與窮人之間階級矛盾的深化,因此,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此外,世界各國過去在二戰後都曾享受過經濟高度成長的成果,就拿英國來說,年輕人認為老人們曾經是過去繁榮時代的受益者,然而如今是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微利的時代,面對經濟環境的惡化與競爭程度提高,年輕人該如何選擇?面對這樣的世代年輕人只好選擇搭上全球化的列車,在全世界的超大經濟體系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畢竟這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選擇的路,妥協在這高度競爭的世界追逐。然而英國公投的結果,讓年輕人大失所望,因此,英國年輕人怒吼,老一代的人「偷走了他們的未來」!其實背後凸顯的是新舊世代資源分配不公的對立,究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亦或是「前人砍樹,後人遭殃」?當面對更嚴峻的經濟條件下,卻又由老一輩的人決定未來的走向。
六、結語
本期所討論的議題,其後續的影響正在進行中。平心而論,英國在原本在歐盟的情勢其實蠻好的,他享有單一共同市場的利益,又同時不使用歐元,英國央行仍然保有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不用完全配合歐洲央行,這樣一來比起其他國家雖然不置於好處占盡,但總是具有許多優勢,以各方面來看,英國留歐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但在這過程中,有太多非經濟的因素如政治、民族情感等夾雜在其中,所以才有些人解讀這次英國脫歐公投,是英國人在非理性、情緒煽動下的「意氣之爭」,也說是首相卡麥隆玩火自焚,而且結果才叫人如此意外。但公投結果公布後,不論是部分人要求再投一次或是根本搞不清楚為什麼而投,畢竟英國脫歐的結果已經是「目前確定」的事,日後會如何,仍要持續追蹤。
最後,本期的內容老實說並不好寫 ( 若覺得不滿意,請多包涵! ) ,因為範圍太大,層面太廣,張政老師已經盡力陳述,當然這還是由我的角度去摘取我認為重要或值得探討的內容,同學們若有不同關心的面向,還是值得去深入理解。
( 註 ) 這 19 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為歐元區。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