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何謂斷續均衡理論(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請闡釋斷續均衡理論如何解釋為何會發生政策變遷。
【113年地方特考】
- 解析
-
本題是行政學中較偏的考點,應該要出在公共政策中較合適,但卻出在行政學考試中,因此會導致一般行政以外的同學都不會作答的情況。且斷續均衡理論,在歷年公共政策考題中也只考過一次,並非命題熱點,另本題的問法僅單純在解釋斷續均衡理論,同學想要湊到一定的版面實屬不易,答得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 難度
- ★★★★★
- 正解
-
- 前言段,先說明斷續均衡出現的時間點。
- 內容段,先說明斷續均衡理論之意涵,以及為何產生變遷的原因,最後舉例說明補足版面。
- 結語段,說明邦加納(F. Baumgartner)與瓊斯(B. Jones)提出斷續均衡理論的目的。
- 參考詳解
- 公共政策的推動過程,會受到諸多外在因素影響,而會導致政策變遷的情況,但政策有時會大幅度變動、有時會小幅度變動,當大幅度變動出現時,斷續均衡就有機會出現。以下就題幹所述加以說明。
- (一)斷續均衡理論之意涵:
- 斷續均衡理論係由邦加納(F. Baumgartner)與瓊斯(B. Jones)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在解釋政策變遷的過程,並批評漸進主義。漸進主義認為政策會緩慢、小幅度的變動,而邦加納、瓊斯承認政策有時確實會小幅度變動,但有時候會巨幅的改變。
- 當政策發生大幅度改變時,則會中斷以往如漸進主義決策般連續穩定改變的狀態,稱之為「斷續」,但這樣大幅度的變動過程,不斷的改變,最終會移動到一個均衡點穩定下來,又繼續呈現微幅度改變的狀態。
- (二)斷續均衡理論造成變遷的原因:
依據邦加納(F. Baumgartner)與瓊斯(B. Jones)的觀點,政策發生下列兩種情形時,政策會大幅度的變動:- 政策議題的定義改變:
係指問題的重要性程度改變,或問題發生的原因改變,會重新改變政策問題的參與者,因此給予政策改變的機會。 - 正向回饋的出現:
係當政策外的環境快速變動,而以往未涉及政策的政策利害關係人開始意識到此變動,與自身有利害關係時,或發現自身可以影響政策時,政策巨幅改變的機會就會出現。
- 政策議題的定義改變:
- (三)以勞基法一例一休為例加以說明:
- 當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就任時,就積極推動落實勞工全面周休二日,由當時行政院院長林全全權推動,因此去修正勞基法,將「例假」、「休假」納入勞基法中,使得勞基法中斷過往為幅度修正的狀態,產生大幅度變遷。
- 但勞基法一例一休的推動,牽涉政策利害關係人過多,引起勞工團體、工商團體的不滿,後來賴清的繼任行政院院長後,並在一例一休的基礎概念下,微幅的做調整。
- 綜合以上論述,斷續均衡理論提供了另一套解釋政策變遷的過程,可以說將巨幅度的變動與漸進式的改變加以結合,使解釋的過程更符合當代環境。
- (字數:755)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