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在二十世紀之後因新的環境刺激了新的意識型態的發展,如:女性主義、環境主義、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試問他們主要的主張為何?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又如何?
(109高考三級)
- 解析
-
這一題是歷年考古題的「集合」與小變化。女性主義在102年調查四等、107年原民四等出過題,而我們在109年考前《決勝國考政治學的十五個趨勢概念》講座中也特別點出要注意女性主義;伊斯蘭基本教義派104年調查國安三等、106年退轉三等和106年原民三等出過,是前幾年的熱門時事題;比較有難度的是環境主義,自95年以來的國考並未出過題。環境主義也有學者稱為生態主義,環境主義的影響包括「跨世代正義」和「永續發展」,我們在今(109)年四月底的高點學員專屬臉書社群中,特別提醒學員要注意這個議題,也在申論題寫作班和狂作題班的複習考中,特別設計類似的題目,對於高點學員來說這小題應該易如反掌。雖然三個小題中有兩個是考古題,但許多考生往往對意識型態掌握有難度,預估一般程度考生只能拿到15分左右,高分的關鍵則在於能否掌握環境主義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寫得完整的考生才有機會拿到18分以上。
- 難度
- ★★★★☆
- 誤區
-
- 所有意識型態都必然有其生成背景因素,這一題屬於文脈式見解題,題意已經點出新環境刺激促發新意識型態產生,因此千萬不要當作沒看見。誠如我們在課堂中不斷強調,國考《政治學》考試出題鮮少有贅字,每一字句都要嚴肅看待,不可抓到題目就下筆。
- 新意識型態的「主張」和「影響」明顯是兩個子題,答題時千萬不可以只答一個。
- 兩個子題內容如何切割考驗每一個考生運筆能力,但絕對要避免不斷重複,不但不會加分,甚至會影響印象分數。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0年,頁3-30~3-36。
- 正解
-
- 破題時可以簡述意識型態三波浪潮,順勢帶出題目中三個新興意識型態。
- 正文處理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依照三種意識型態,一一論述其主張與影響;第二種是以主張和影響分成兩段,再分別論述三種意識型態的內涵。基本上這兩種都可以,本文採取第一種,考生也可以自行練習第二種的表述方法。
- 結語部分除可談論意識型態終結外,也能略述廿一世紀全球化對意識型態的衝擊。
- 參考詳解
- 意識型態(ideology)或稱政治意識型態(political ideology)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思想信念體系。意識型態在政治上成為一股力量要從18世紀開始,法國大革命推翻君權,以及隨後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讓支持與反對舊體制的人士,紛紛試圖在思想上加以附和或對抗,產生而出的就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論辯,這是意識型態的第一波。之後19世紀起,社會主義思想因反對資本主義高度發展後的弊病而興起,成為廿世紀各種政治衝突的深層因素,屬於第二波的意識型態。1960年代之後,隨著國際大環境的轉變,更出現許多新興意識型態,包括女性主義、環境主義、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等。這些意識型態主要的主張為何,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茲論述如下:
- (一)女性主義主張及影響
- 女性主義(feminism)是一種在心理上、政治上以及經濟上,為女性爭取平等的一種意識型態。1792年,英國女作家沃斯坦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撰寫《女權的辯護》(A Vindication of Rights of Women, 1792)一書,被視為是第一份完整女性主義政治論述。女性主義者強調,男性與女性都擁有相同理性能力,因此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也應具平等權利與能力,故而在1840-1850年「第一波女性主義」(first-wave feminism)中,其重心即在爭取女性平等選舉權,直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陸續賦予女性選舉權後,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逐漸退潮;二次大戰後的19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second-wave feminism)興起,但可分成溫和與激進兩派,溫和派試圖重新檢討兩性關係與家庭結構,激進者如出版《第二性》(The Second Sex, 1949)一書的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等則呼籲要進行「性別革命」,視男性為敵人,主張重新分配兩性關係來解放女性。
女性主義的影響在於,女性主義者都認為性別區隔(gender distinctions)是社會政治歧異的根本原因,並且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socially constructed),他們高度渴望透過任何手段來促進女性社會地位。第一波女性主義,主要在追求公共領域的平等權,因此可以稱為「平等權的女性主義」(equal-rights feminism);而第二波女性主義其中的激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者,則強調要進行一場性別革命,他們的典型口號「身體就是政治」,將男性描繪成敵人,主張要將女性從男性社會中解放出來。但時至今日,對於女性主義的分類已經越來越不重要,女性主義內容的混雜讓該意識型態呈現分歧的發展。 - (二)環境主義主張及影響
- 環境主義是廣義生態主義(ecologism)的一部分,出現於1960年代末期,有學者認為,環境主義也是後物質主義意識型態的一支,因為它比較不關心財富的生成與分配而在乎生活品質。環境主義與生態主義的差異在於 (environmentalism),環境主義對於環境抱持一種溫和或改良主義的態度以回應生態危機,但並未從根本角度去質疑對於自然世界的基本假設,許多環保團體與政黨即是採取環境主義;而生態主義則被視為是一套特定基進觀點,主要在探討人與環境之間應該具有怎樣的關係。生態主義可再細分出兩種不同的支派:「極小主義者」(minimalist)和「極大主義者」(maximalist)。前者屬於「淺層生態學」(shallow ecology),認為人對環境的關懷乃出自於人類自身功效考量;後者屬於「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排斥人類優越的觀點,採取一種整全式角度,企圖在生物與環境之間,維繫並發展出一套和諧的互動關係,視生態環境整體的生命力,才是凌駕在一切之上的道德目標,環境主義即屬於淺層生態學是極小主義者
環境主義的影響在於,其與綠色政治息息相關,環境主義主張的觀點挑戰啟蒙思想的正統性。這包括理性可能並非人類在規畫社會時惟一、重大的資源;另一方面,它也挑戰理性主義的觀點,因為理性主義認為,我們可以從技術與物質的發展來衡量「進步」。因此,環境主義作為一種新興意識型態,帶來兩項重要影響:- 環境主義使人們注意到當前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失衡關係。這種失衡現象明顯地對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的福祉,構成許多嚴重的威脅。
- 環境主義超越過去西方政治思想有限的探討焦點,迎合全球化潮流,是當前各種政治意識型態中最具全球性永續經營的意識型態。
- (三)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主張及影響
-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Islamic Fundamentalism)是目前最受世人注目的現代宗教基本教義派。它是將伊斯蘭宗教和政治相結合在一起,並且經常訴諸暴力的一種意識型態。有學者認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是一個憤怒的混合物,混雜宗教、民族主義、社會主義,以及對於現代化(或稱西化)的憤怒,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目標是,依據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原則建立伊斯蘭國家,伊朗的何梅尼政權是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之後拓展至中東、北非和部份亞洲地區。然而,伊斯蘭也並非內涵統一的宗教,它主要分裂為兩大支派:遜尼派(Sunni)和什葉派(Shia),前者人數占世界穆斯林的八成以上是伊斯蘭的主流;但什葉派卻控制伊朗、黎巴嫩和其他地方的局部地區,遜尼派瞧不起也不信任什葉派。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對當前社會最大的影響,乃是大量存在於西方世界的穆斯林,被某些人視為是對社會凝聚且可能為國家安全的一種威脅。此種觀點與哈佛大學S.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點一致,該論點主張伊斯蘭與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價值與信念,在根本上是相互矛盾的。目前西方國家對其境內的穆斯林主要採取兩種因應策略:一種是堅持整合的策略,抵制多元文化主義;另一種則是以多元文化主義回應「穆斯林問題」。
意識型態影響十八世紀以來主要國家的政治發展。但二次戰後以來,美國學界曾經兩度宣稱意識型態間的對立已經結束,但不久都被嚴酷的政治現實所推翻。第一位提出意識型態終結的是哈佛大學社會學家Daniel Bell,他在1960年出版了《意識型態的終結》(The End of Ideology)一書,然而隨後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讓冷戰一度可能升高到核戰邊緣;第二次是1992年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 Fukuyama)提出《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但之後爆發九一一恐怖攻擊。由此觀察後物質主義時代興起之新興意識型態,不但百花齊也將仍在廿一世紀政治運作扮演一定的角色。 - (字數:2,246)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