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理學X檔案 歷期氣質天生?- 心理學X檔案
篇名
氣質天生?- 心理學X檔案
作者
黃以迦
說明
發佈時間:20220321

一、什麼是氣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常使用「好/壞氣質」來形容他人給我們的整體感受。在一般用語上,「氣質」與「人格」在某些時候是同義詞,但某些時候又不相同。其實,在心理學中也有相關的研究,且在概念與定義上對於氣質與人格兩者有所區別。所謂的人格/性格,是由多種心理特徵,如:感覺、認知、情緒、價值等要素整合的產物。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內部穩定和持久的動力組織。至於氣質,將在下一段當中介紹。

二、氣質天生亦或後天養成?
關於氣質到底是先天決定還是後天養成,截至目前為止,心理學家之間依然沒有太多共識。支持氣質天生的先天論者認為氣質是個體生命早期具遺傳性的人格特質,且在嬰兒期最為明顯。有部份先天論者則認為,除了氣質的生物基礎之外,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環境與社會互動的交互作用影響。而支持後天論者則認為氣質是一種「行為反應風格」,指的是一種對外在刺激的反應。

在於1987年的一場圓桌會議當中,Goldsmith等人召開了一場關於「氣質」的討論。在這場會議當中,氣質的觀點有以下幾種理論取向:

1.行為風格取向(Approach of Behavioral-Style):以Thomas 與Chess為最著名的代表。Thomas 和Chess認為氣質是獨立的心理概念。不同於動機、人格、知覺、情緒等心理機制與歷程。且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氣質會與這些心理機制互動。此外他們認為氣質是一種對外在刺激、期望或要求的反應。

2.人格雛型取向(Approach of Emergent-Personality):以Buss和Plomin為代表。兩人以行為遺傳學為理論出發點,主張氣質是人格的雛型,且在嬰兒時期出現。並且氣質是具有遺傳性的人格特質。

3.情緒、生理調節取向(Approach of Emotional/Physiological Regulation):以Kagan與Fox的研究最著名。Kagan提出「行為抑制」的概念,認為行為抑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而行為抑制是自主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交互作用影響下的呈現。後續的研究發現如交感神經之活化、杏仁核活性增加等都與行為抑制的氣質有關。

三、氣質與人格的關係
從上面的幾個取向我們可以知道,心理學家大多同意氣質與人格有相關。可以確定的是,人格是由後天個體與環境、情境互動形塑而成的心理特徵。至於嬰幼兒時期展現出的氣質與成人之後的人格之間的相關,Thomas和Chess在其氣質研究中長期追蹤受試者至成人期。該研究結果顯示,成人的性格與氣質確實有相關但都相當的低(大約0.3左右)。因此,關於氣質與成人性格之間的關係,Thomas等人認為,如果能夠為個體的氣質提供好的適配度環境(goodness of fit),就能夠給予個體在發展上良好的成長機會,也能夠改變幼兒時期因氣質產生的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延伸考題】
  1. 105地方特考三等人事行政第一題
  2. 102高考財經廉政第二題
延伸學習
關鍵詞
氣質、人格
刊名
心理學X檔案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