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大致介紹紙杯回收的相關問題,這篇我們將言歸正傳探討「拿鐵稅」的議題。英國國會環境審查委員會( Environment Audit Committee )在上週五( 2018 年 1 月 5 日)提議,應該對於一次性拋棄式的咖啡杯課徵 25 便士的「拿鐵稅」,環境審查委員會主席亦指出,課了此「拿鐵稅」,將可以替英國的國庫帶來 4.38 億英鎊,大約新台幣 175 億的稅收進帳,這將有助改善英國的再回收設備以及瓶裝設備。此外,英國卡迪夫大學( Cardiff University )學者更指出,每個拋棄式咖啡杯收取 25 便士,一年下來將可以有效的減少多達 3 億個杯子的使用量,而環境審查委員會則是預估咖啡杯的數量將會減少 30% 。環境審查委員會的報告甚至建議,英國政府應宣示到 2023 年,若所有一次性的咖啡杯無法達到 100% 可以回收再利用,政府就要禁止一次性咖啡杯的使用。
英國星巴克( Starbucks )率先響應「拿鐵稅」,日前宣布從 2 月開始,選定幾間分店,對於使用一次性的咖啡杯者,要多收取 5 便士(大約新台幣 2 元)費用,並將此多收取的費用捐給環境慈善機構「 Hubbub 」,用來研究如何鼓勵民眾將消費習慣更改成使用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星巴克將會試行 3 個月並公開試行收費的結果,再依此採取下一步措施。
財政與經濟理論上關於「減少汙染」,提出可以由政府出面干預,透過對廠商進行課稅(皮古稅)或是給予補貼(皮古補貼),皆可達到最適汙染水準。兩者的差別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討論:
1. 政策意涵
( 1 )負向誘因:課稅。
( 2 )正向誘因:減產補貼。
2. 效率面:兩者社會淨福利的結果相同。
3. 公平面
( 1 )對污染者課稅會使廠商利潤下降,稅收收入上升,但是較公平。
( 2 )對污染者補貼會使廠商利潤上升,政府收入下降,但是較不公平。
4. 課稅具有「雙重紅利( Double Dividend )」
( 1 )矯正外部性,使效率提升。
( 2 )有租稅收入,可取代具扭曲性的租稅。
從理論上來看,課稅政策較補貼政策雖然在效率面有相同結果,但是在「公平面」上,以及「雙重紅利」的角度上,課稅政策是較佳的。
英國政府曾經為了鼓勵民眾使用能重複使用的容器來裝飲料,並讓咖啡店對購買民眾提供折扣,但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效果並不顯著,大約只影響不到 2% 的咖啡銷售。根據行為財務學,認為人都會有「損失厭惡( Loss Aversion )」的效果,亦即人在面對相同的收益與損失的時候,損失是更讓人難以承受的。因此課稅與補貼同樣金額對於民眾的行為造成不同的誘因,人們往往會更加努力的在避免損失,增加成本會加深厭惡感,所以民眾為了避免被課稅,會更自動自發的使用能重複使用的容器來裝飲料。
但是仍有人認為環保的責任不應該全部由民眾來承擔,透過課「拿鐵稅」來降低民眾使用一次性咖啡杯,將成本都由消費者來吸收,這是相當不公平的。台灣今年元旦新制,擴大限塑政策,全國 10 萬家店家不能再提供免費塑膠袋,若消費者沒有自備購物袋,仍可向店家付費購買塑膠袋,希望透過增加民眾的成本負擔,根據環保署估計,一年可望減少 15 億個塑膠袋的使用量。這個政策如同拿鐵稅,也是引起有圖利廠商、塑膠袋成本全由民眾負擔等負面看法。英國的環境部長回應,將會在今年提出新的廢物管理策略,其中包含需要特殊回收的廢料,但是目前仍需要更多的預算才有機會進行。
1. 自由時報「一次性不環保,英星巴克響應拿鐵稅率先試行」
2. 科技新報「為何英國擬課拿鐵稅?行為經濟學:比補貼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