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寫論正單元
- 題目
- 何謂主權?近年來,主權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112調特三等)
- 解析
-
本題也是跨章節的考古題彙整。尤其是我們在2023年的考前關懷講座中即不斷強調,今(2023)年的出題有傾向於基本概念題的趨勢,這一題即是基本概念題的代表。針對主權的試題,其實已經有十餘年未出現在國考的申論題中,「最近的」兩次出題分別是98年退轉三等以及99年調查國安三等,顯然是非常「考古」的考古題;第二子題乍看下似為新出題,其實不然。如同我們在課堂上不斷強調的,在國內政治學上的「民族國家」,在國際政治學領域更常被稱為「主權國家」,而題目中的「近年來」,顯然不應該理解為二戰以來,畢竟相隔太久,很難稱為「近年來」,最適當的理解應應當解為「全球化以來」,如果考生能這樣「破題」,整個題旨就相當清楚,第二子題問的就是:全球化以來,主權國家面臨的挑戰為何?倘若這樣解讀,第二子題就是考古題,包括108年升等以及110年地特三等都出過題,而我們在2023年的課輔班測驗題上也有類似考題。由於本題是第2章和第16章的考古題彙整,整體而言題目難度不高,且地特三等前幾年剛出過題,因此考生輕鬆拿下15分應當不是問題,程度好、寫作完整的考生也有機會拿下廿分以上。
- 難度
- ★★★☆☆
- 誤區
-
- 本題屬於兩個子題的出題,並且兩個子題在篇幅的分配上應當相近,不宜「頭小尾大」。
- 題目中的「近年來」是一個關鍵詞。由於歷史上「主權」概念有過幾次的變遷,但回答早期的變化顯然和「近年來」的時間限縮不符合,屬於錯答。
- 主權國家的挑戰必須要有學術出處,切忌「自我以為」,這就偏離了政治學的科學要求。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3年,頁2-31、16-25~16-28。
- 《高點‧高上112課輔班》政治學,初錫編撰,第三堂測驗試題。
- 《高點‧高上112狂作班講義》政治學,初錫編撰,第一回,頁18-19;第三回,頁21。
- 《高點‧高上112總複習班講義》政治學,初錫編撰,頁52。
- 《高點‧高上112地特班講義》政治學,初錫編撰,第一回,頁59。
- 正解
-
- 破題時,必須先把「近年來」做限縮性解釋,建議解為全球化以來,才是符合題意的答題。
- 正文部分簡單分成兩段,第一子題要「小題大作」,第二子題則要扣緊挑戰,建議分點才能讓閱卷者在有限時間內掌握重點。
- 結語部分要有加分效果,而學者對全球化下國家的角色即存在爭論可以進一步延伸。
- 參考詳解
- 當代國際政治體系是由許多不同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所組成。然而,民族國家的出現其實是相當晚近的,事實上直到十六世紀以後才有這種型態的國家出現在歐洲,英國與法國可說是最早的民族國家。一般認為民族國家有四大構成要素,分別為人民、土地、政府與主權,因此有學者也將民族國家視為「主權國家」。廿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受到全球化、民營化及地方化發展影響,對於當今的主權國家形成諸多挑戰。以下茲依題意說明何謂主權,以及當代主權國家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 (一)主權的涵義
相對於構成國家的其他三項要素:人民、土地和政府,主權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它指的是國家所擁有至高無上的決策與執行政策的權威,對外維持獨立與對內行使最高統治權,是傳統帝國與現代國家重要差異所在。主權學說代表性學者包括法國學者布丹(Jean Bodin)、英國學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德國學者黑格爾(G. W. Friedrich Hegel)和法國學者盧梭(J. J. Rousseau)等。十六世紀的布丹是第一位完整提出主權觀念者,其原初目的在於強化法國君主的權威,對內抗衡貴族與教士,對外排除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威。布丹界定說,主權(即君主)是一個共和國絕對、永久的權力,這裡的「絕對」指的是立法權的完整性(totality),但布丹仍承認主權還受到上帝法、自然法及普世通行的人類法所拘束,這是主權概念發展過渡時期特色使然。之後霍布斯即主張主權是絕對、沒有任何限制的,甚至黑格爾還進一步提出無限主權的概念,後來被用做為支持極權主義及擴張論(expansionism)的依據。一般以為,主權可歸納出六大特性:最高性、永久性、普遍性、不可限制性(或稱「絕對性」)、不可分割性以及不可讓與性等。 - (二)對於主權國家的主要挑戰
受到諸如全球化等影響,當今對於主權國家的權力與地位激發出一場重要辯論,主要可分為三種大相逕庭的立場:1.主權國家權力已然衰退;2.主權國家權力已被「掏空」;以及3.主權國家權力面臨轉型。歸納而言,雖然對於國家的退卻(retreat)、衰退(decline)甚至瓦解等議題,在廿一世紀初期討論地沸沸揚揚,但當前發展卻更為複雜甚至出現「重返國家」的聲浪,由此形成主權國家的兩大挑戰:
首先,主權國家維持國內秩序和保護其公民免於外部攻擊的獨特能力,已經因為廿一世紀出現的「新安全挑戰」而備受重視,尤其是與跨國恐怖主義有關的新安全挑戰。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軍費支出的刪減產生「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在1990年代末已開始被徹底改變,伴隨的是全球軍費支出在九一一恐怖攻擊與發動「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之後急速攀升,更進一步來說,反恐戰略通常意味著國家實施更嚴密的邊境管制,以及採取更廣泛的監督權、控制權以及拘留權成為強調「國家安全之國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s)。
其次,儘管支配與控制經濟管理的時期可能已結束,但是主權國家有時仍一再自詡是現代化的代理人。全球化下的競爭型(competition)國家即是如此,他們透過提高教育與培訓增加市場效率,並對主要出口產業予以支持幫助,以使各自經濟體進行現代化。就更廣層面而言,因為2007~2009年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使得主權國家在經濟事務上的重要角色再次被彰顯。雖然二十大工業國集團(G20),可能提供各國一個能制定全球一致回應的論壇,但所協議出的大規模財政和其他干預措施計畫仍僅能由主權國家執行。實際上,從2007年到2009年的股市崩盤,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和財政危機中所得到的教訓也許是,排除主權國家獨自運作或透過國際組織對全球經濟不加以干涉才能達到最佳運作的看法已被證實是個神話。
即使如此,雖然有學者認為當代主權國家處於轉型時刻而面臨新型態的挑戰。但仍有學者以為,藉由「全球治理」或許將比轉型後的主權國家更能通過全球化下的挑戰,全球治理是指在全球層次一個廣泛、動態與複雜互動決策過程,它涉及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機制,以及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不同的觀點使得主權國家的角色迄今仍在不斷變化中。 - (字數:1,533)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