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今天要接續上次升息相關的話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貨幣供給的變化會對金融市場與股市有所影響。而所謂的貨幣供給的變化,就是我國的M1B與M2之間的消長來觀察,對於股市的影響。
上次我們提到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這意味著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而上次也提到升息,之所以會造成股市指數的下跌,因為利率反映的資金的機會成本,資金雖然在股市之中,可以獲取比較高的報酬率,但是也必須承擔的風險。因此當利率越高的時候,願意在股市冒險的誘因就會越小,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目前的利率,一口氣提高到20%,那還有誰願意在股市裡衝鋒陷陣呢?不如把錢放在銀行獲得利息,既安全報酬又高;當資金不願意往股市移動,指數下跌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而上面這段敘述有一個重點就是,資金板塊的移動會影響著股市的變動,因此我們就先來定義一下貨幣供給,一般而言貨幣供給可分為狹義的M1與廣義的M2,但我國又將M1區分為M1A與M1B;因此,一般在叫科書內所提到的貨幣供給(Money Supply)指的就是狹義的M1,也就是我國的M1B。
接著我們來看這三者的定義為何?簡單來說
(1) M1A = 通貨淨額(現金)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簡稱活存)
(2)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簡稱活儲)
(3) M2 = M1B + 準貨幣
而所謂的準貨幣是指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等,流動性較差的短期票券或金融資產。
因此,以我國為例狹義的貨幣供給M1(即M1B)就意味著流動性較高的資金,可解讀為民眾手頭上可隨時動用的資金;而廣義的貨幣供給M2則為流動性較低的資金,同時也是整個經濟體系或市場的資金。
而民眾投入股市通常是以帳戶內的活期儲蓄存款進行交易,甚至減少定存或是解除定存來繼續投入資金,因此當M1B的水準增加、而準貨幣(定存)的水準在減少,就可以解釋資金流向股市或金融市場,通常對於股價指數的上漲會產生影響。反之,若M1B的水準減少、而準貨幣持續增加,就是資金正在從股市撤退,朝向較保守的定期存款等項目停泊,通常對於股價指數就有降溫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觀察M1B的變化並不是以絕對量來看,因為隨著經濟持續成長,經濟體系內的交易量擴大,貨幣供給一定都是持續增加。所以分析M1B與股市之間的關連,用的不是絕對量,而是年增率或年度的成長率,因此M1B年增率與股價指數之間的變化,才是主要的分析重點。
以我國為例,M1B年增率與股價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直保著穩定的相關性,中央銀行在民國98年就曾經出過一則新聞稿說明「從87年到93年之間,M1B年增率與股價指數年增率二者之間呈現相近的變動趨勢,相關係數達0.87,但是,94年至96年上半年間,二者的走勢出現分岐,M1B年增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股價指數年增率卻呈現向上走勢,二者的相關係數也降到0.19」。這意味著隨著經濟金融環境之不同,在不同時期的M1B與股價之關係可能改變,而非一直保持的不變。
最後,張政老師提供一個分析切入的觀點給大家參考。從貨幣的交易方程式:MV=PY,可知「貨幣供給」乘上「流通速度」=「物價指數」乘上「實質GDP」;若以成長率的角度來看,因為流通速度在短期內不隨時間改變,所以「貨幣供給的成長率」=「物價上漲率」+「實質經濟成長率」,雖然上述這個關係,大多用來解釋央行貨幣政策的擴張或緊縮,可能影響到「物價」以及「實質產出」。
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觀察「貨幣供給的成長率」與「實質經濟成長率」之間的差距,去推估「物價變動率」是增加或是減少。前面提到貨幣供給指的是狹義的M1B,而市場將資金留在M1B或準貨幣又影響著股市變動。
因此,就可以有這樣的推論,當「貨幣供給的成長率」大於「實質經濟成長率」,表示物價指數上漲,意味著當貨幣供給成長的較快,會有一部份的資金會去推升物價,那當然也包括去推升金融資產的價格(例如這幾年世界各國都採行擴張貨幣政策的同時,虛擬貨幣的價格也不斷的飆升),也表示較多高流動性的資金會朝向金融市場,因此也意外著股市上漲的可能性較大。相反的,若「貨幣供給的成長率」小於「實質經濟成長率」,則試物價下跌,進一步的表示高流動性的資金撤出股市,則下跌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好的,今天我們從兩個角度去說明貨幣供給M1B與股市之間的關係,但我國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系,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會影響著市場資金與股市之間的關連,那就是「匯率」,找機會再與大家分享這其中的關係。以上就是這次的全部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