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這是今年的最後一則搞懂經濟大小事,而且再過幾天也就是雙12購物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所謂的「網路購物節」越來越頻繁呢?我們今天就來聊這個話題,由於網路購物平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早期從網站購物開始,後來有智慧型手機後,各式的購物APP紛紛出籠,真的是隨手就能購買,加上這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速了不出門購物、消費的習慣,所以可說不論男女老幼,網路購物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其實從早期網路商家的優勢在於比實體店家省去店租成本,因此可以反映在商品價格低廉上,所以一樣的東西那為什麼不在網路上買便宜的就好呢?隨著網路購物的興盛發展,人們一度認為實體店家將會競爭不過網路,最後被取代。
張政老師認為網路購物有兩項劣勢,第一個是劣勢是消費者因為並非實體購買,對於網路上的商品品質就可能產生疑慮,前一段提到,網路商家因為省去店租,所以在商品價格上更有競爭力,而這些年來部分實體店加或品牌,也開始切入網路銷售這個通路,也就是實體店家確實有減少,但是他們把部分資源移轉至網路銷售上了,實體與網路的結合,反而讓這些廠商的銷售管道更為完整。
而且,除了實體店家進入網路以外,網路銷售因為門檻低,也有越來越多良莠不齊的廠商進入,這就產生了對於產品品質的疑慮,也就是消費對於網路購物存在著比較大的資訊不對稱。大家應該也都有耳聞一些不好的網路消費體驗,這樣就會演變成,一般消費者對於常購買的商品(例如民生必需品)會傾向在網路購買,而不熟悉的商品還是比較願意在實體店家。因此,早期那些網路網路購物的優勢就被削弱的一部分。
第二則是網路購物的運輸成本也就是所謂的運費,是必要的成本,早期許多購物平台為了要壯大業績與讓消費者產生依賴,會採取補貼運費的方式,消費者當然很樂意接受免運費的這種好康,但運輸成本畢竟不可能消失(除非是購買服務或非實體商品,例如軟體或電子票券等),但網路購物成長到一定程度後,運輸成本還是得回歸到消費者身上,所以運費的補貼逐漸減少(例如改為購買一定門檻的金額才免運費),對於消費者來說,在網路購買就未必便宜到哪裡去了。
以上其實都是交易成本的問題,也就是現在網路購物其實可能比實體購物有更高的交易成本。這就可以回答我們一開頭的問題了,「為什麼網路購物節越來越頻繁了呢?」。從阿里巴巴創造雙11購物節開始,現在有雙12、雙10、99、88...等等的購物節,似乎每個月都可以找到理由或名目來舉辦一次購物狂歡。張政老師認為就是網路購物的吸引力不比過去,特別是運費就是個硬傷,可以理解為網路商品越來越「賣不動了」,因此必須一直採取免運費這類的活動,或給予商品或運費的折扣來刺激買氣。
但這樣的作法其實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張政老師以前在第18期的文章「為什麼不天天週年慶」所提及的「預期心理」,當消費者又產生一個習慣或預期就是,等有折扣或補貼時再在網路上購物就好,就會出現網路平台為了銷售,就必須要推出購物節慶,而又只會在購物節慶時產生較多的銷售,而只好繼續這樣的模式。
第18期「為什麼不天天週年慶」提到,固然週年慶可以刺激銷售,但若讓消費者產生預期心理,對於實體的百貨公司會很不利,畢竟租金成本的壓力不允許平時沒人週年慶才人潮滿滿;相反的,網路銷售因為沒有租金成本的壓力(當然應該仍有倉儲成本,但會比店面成本來得低),所以反而可以常常使用這樣的購物節促銷。
當然,以上都是張政老師的觀察與分析,認為網路銷售並不會完全取代實體銷售,而是彼此都在演化成一種新的均衡,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跟張政老師討論,就是這次的全部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明年」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