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好久不見休息一段時間後,這算是張政說經濟的第二季的開始,我們未來內容的發展,除了張政老師繼續帶給大家一些經濟的知識點之外,也會開始評論一些經濟短文、經濟時事或一些有趣的經濟學小故事,讓我們的內容變得更多元與廣泛,當然是希望讓大家學習經濟可以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讓生活已經濟密切相連。另外,也會將過去的文章再加以整理分類,再重新錄製語音版本,給大家便利與系統性的學習。
好的,言歸正傳今天要來大家聊聊什麼話題的,那就是中美貿易戰爭再起,我國的新台幣匯率到達近期的新高,也就是貶值到近期的新低點,大約是31.5元的新台幣兌換1美元。因為我們總是有新同學的加入,所以還是把基本的匯率理論概念跟大家說明或複習一下,順便一提未來我們會如此,將一些觀念再次提醒,而不是給超連結而已,目的是要友善不斷加入的新學習者。
是否有發現前一段張政老師說了一句話:「最近新台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上升」,又說「新台幣貶值」,這兩個觀念好像有點衝突,感覺兩個變數一個上、一個下,好像相反。那就要說起什麼是匯率了,我們生活中所說的匯率都是「名目匯率」,就是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而名目匯率的表示方式有兩種:
(1)直接匯率:又稱「價格法」、「支付匯率」或「應付匯率」,表示一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本幣數量。例如:USD$1=NTD$31。一般而言,無特定說明時,匯率皆是直接匯率(我國即是採用直接匯率制)。
(2)間接匯率:又稱「數量法」、「收入匯率」或「應收匯率」,表示一單位本幣可以兌換外幣數量。例如:NTD$1=USD$1/31。
聰明的同學可以很快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使用同一種匯率表達方式,對國際交易來說是最方便,相反的有些國家採取直接匯率、有些國家採取間接匯率溝通起來才最方便,就像我國使用直接匯率表示為1美元兌換31元的新台幣;而美元就是美國的本幣,所以他們使用間接匯率時,也是表示為1美元兌換31元的新台幣,這樣一來雙方的表示方式就一致,進行交易就非常的方便。
由於我國使用直接匯率表示,這樣的觀念非常好理解,最簡單的就是美元視為一項商品,而匯率就是你購買這項商品的價格,所以我們才會常常說:「你要出去美國玩啊?那你美元買了嗎?買多少錢呢?買31元阿!!好貴好可惜,好險我在29.5元的時候就買了一些美元了!跟現在比,真的差好多,那時候好便宜!」,相同的觀念我們也會常說,要去日本玩也是要「買日圓」。
瞭解了以上內容,我們先來看看匯率的走勢圖,這是美元兌換新台幣的「一年」走勢圖,因為曲線較多所以只用即期買入與即期買出的數據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買入與賣出都是銀行的角度來說,所以所謂的即期賣出就是因行賣給你的美元價格或是你向銀行買的美元價格,由於銀行一定會要賺取差價所以可以看到淺綠色的賣出價格會高於橘色的買入價格,買低賣高的差價就是銀行透過換匯所賺取的利潤。
另外,現金的買入與賣出就是現鈔換匯;反之,即期買入與賣出就是以資金交易,簡單來說就是換了外匯後是存放在銀行存簿並沒有要現金提領,目的可能是為了投資或出國留學之用。而現金匯率的差價將會比即期匯率更大,也就是必須要用更貴的價格才能跟銀行換到美元現鈔,然後以更不划算的價格將美元現鈔向銀行換回新台幣。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都可以用淺綠色的賣出價格來看,會比較符合我們個人消費者的角度,各位同學可以看到1年前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價位大約是29.8元左右,一直到今年6月出發到31.5元的幅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匯率來到近期的新高,表示需要用31.5元的新台幣才能換取1元的美元所以新台幣貶值了,也貶到了近期的新低點,相信透過圖形大家更能夠理解匯率的變化與新台幣升貶值為什麼方向是相反的。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下十年期的走勢圖,各位可以看到,雖然最近新台幣貶值了,但匯率不是最高的時候,大約在2016年初的時候,新台幣兌換美元的價位曾經高達將近34元,在2009年中的時候,也有到33元的水準。此外1年前,就是2018年約29元的價位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大家可以看到這10年間大約有兩三次都有類似的水準。
好的,這就是我們在一期的介紹,說明了匯率的表示方式,為什麼會匯率上升與下降,跟我們口語的新台幣升值或貶值,方向相反。大家可能好奇匯率會上下波動,那麼匯率是怎麼決定的呢?所以之後我們會陸續介紹匯率的升貶值如何計算、匯率是誰來決定的、以及匯率的制度,張政說經濟我們下一次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