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公行好初錫 歷期網路統獨的聲量研究:大數據的分析,政治學動態
篇名
網路統獨的聲量研究:大數據的分析,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121228

【主旨】

統獨議題是臺灣最重要的政治分歧,本研究透過7,000多個網路頻道大數據,分析網路上的統獨輿論。因為統獨屬於較敏感的政治性議題,網路的匿名性也有助於探知敏感議題的意見表達。網路民意的大數據分析在國內政治學研究仍屬少見,本文也用了一些篇幅探討它的信效度。
本研究發現在統獨聲量的分布中,偏向獨立者高於統一。以「對象」而言,「中國」及「臺灣」被提及次數最多。在聲量來源方面,兩岸議題討論聲量中,高達48%集中在社群網站,其中單一網站聲量最多者為PTT。再進一步考慮到統獨議題的聲量情緒分析,平均每出現6篇正面情緒聲量時,同時會出現10篇負面情緒聲量。以上網路大數據的分析不同於民意調查的結果,網路大數據偏向獨立的聲量較高,維持現狀是民調主要的結果,但在網路的聲量很少,可能與網路具有匿名特質有關,讓網民亦在網上表達意見,值得重視。

【概念導引】

  1. 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政府探究民意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透過諮詢專家、當選人的政見等都可略窺一、二,但一般以為民意調查是最客觀、科學了解民意的方法。
  2. 近年來,隨著社群網路的普及,民意的表達方式也越趨多元,「大數據」也被運用在了解民意的趨向上。
  3. 目前國考中尚未針對大數據出題,但有鑑於「同溫層」這種熱門的新聞詞彙也出現在國考政治學中,有關大數據的基礎概念宜提前掌握。
  4. 惟須注意的是,現階段大數據的民意研究尚難取代正統的民意調查;同時,大數據的研究成果較傾向於展現「是甚麼」(what),尚未能進一步發展到解釋因果的程度。

【關鍵重點】

  1. 民意調查以個體為分析單位,網路大數據以聲量為分析單位,兩者的分析基礎截然不同,往往也會獲得不同的結果,但同樣屬於民意,大數據研究特別有助於掌握「網民」的意見。
  2. 網路聲量代表意見的方向與強度。大數據分析的強項不在於解釋要素間的「因果」關係,但卻可透過一連串的分析找出「相關」。
  3. 大數據的研究可以更廣泛地說明現象,此類資料並無統計學上代表性檢定的問題,因為大數據本身就是「母體」。然而,大數據的母體和真實的母體並不一致,這使得在解釋時需要更加謹慎。
  4. 大數據分析主要的關心焦點並非在於解釋現象後面的原因。因此,本文以大數據的方式探討台灣網民的統獨傾向,並無法進一步解釋統獨立場的成因,此外研究的成果是否反映台灣所有「網民」的立場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參考資料】

  1.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21年,第十七章「補論」。
  2. 劉嘉薇〈網路統獨的聲量研究:大數據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 71 期,民國 106 年 3 月,頁 113-166。
延伸學習
關鍵詞
大數據、民意調查、網路聲量、國家認同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