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公職時政動態區 歷期 梅克爾時代終結,德國國會新局面(時政入試新觀念)
篇名
梅克爾時代終結,德國國會新局面(時政入試新觀念)
說明
發佈時間:20211022

對於一般台灣人而言,大選日投完票,在緊張的開票完成後,新任民選政府與議會代表就水落石出。但在德國,開票完成後人民並沒辦法馬上知道新的政府是什麼樣貌,還必須經過國會中各黨派冗長的協商後,才能塵埃落定。會有這樣的情況,乃是因為德國相對複雜的選舉與國會體制。

在二戰後,以議會內閣制為政體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設有聯邦參議院(Bundesrat)以及聯邦議院(Bundestag)。其中權力主要集中在聯邦議院,由其選出具有領導聯邦政府實權的總理。此外,德國亦設有聯邦總統,但僅具有象徵意義而沒有實質權力,這也是多數人只聽過「德國總理」而不知道「德國總統」的原因。

關乎德國政府的籌組,四年一度的聯邦議院選舉成了極大關鍵。聯邦議院的選舉採取的是聯立制的投票方式。也就是每位選民拿到的選票上,一半是投給選區的聯邦議員人選,另一半則是投給政黨。開票時,先計算出政黨獲得票數得比例,對應國會席次確定各黨在下一屆國會贏得的席次後,扣除各政黨區域選區當選人數,不足的就以政黨名單的方式進行補足。然而,時常有政黨在選區當選的人數大過其全國政黨票比例對應的席次,為了重新平衡出符合政黨票各黨得票的比例,因此又會再以「增額席次」的方式進行調整。這也導致帳面上德國國會的總席次是598席,但每屆選舉後都會因為增額席次而導致國會實際人數的膨脹。

今年9月26日,德國進行了國會改選。本次大選受矚目的原因,是已經擔任聯邦總理十六年的梅克爾夫人宣布不再尋求連任,也讓德國政壇有機會迎接新的局面。德國的政黨政治,呈現出兩大多小的局面。傳統上以偏左的大黨社民黨(SPD;紅派),以及偏右的基民盟(CDU/CSU;黑派)為大宗,輔以小黨如自民黨(FDP;黃派)、綠黨(GRÜNE;綠派)、左翼黨(Die Linke)以及上一次大選竄起的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而若要組成聯邦政府,則必須獲得國會半數席次才有組閣資格。理想情況下,如果單一政黨獲得席次便超過總席次半數,其黨魁自然就是準總理。不過在德國國會生態中,兩大黨皆無法單獨過半,使得選舉後便需要開始各自尋找盟友,與其他小黨談判爭取小黨的支持,以組成超越半數席次的執政聯盟。

今年的大選結果,梅克爾夫人所屬的基民盟遭受挫敗,丟失國會第一大黨的地位,而社民黨則以25.7%對上24.1%的微幅差距,超越基民盟成為國會最大黨。而令人驚豔的,還有綠黨一舉獲得14.8%的得票成為後續組閣過程中的關鍵小黨。其餘則是各約佔一成席次的社民黨(11.5%)與另類選擇黨(10.3%),左翼黨獲得4.9%得票。結果出爐後,雖然基民盟失去最大黨地位,但若能找到足夠盟友讓聯盟席次超過一半,也能繼續扮演組閣黨的角色。但在一個月後的此刻,顯然社民黨和綠黨、自民黨的「紅綠燈」組合,取得了初步組成聯合政府的共識。新任德國政府預計在年底前成形,而繼任梅克爾夫人總理職位的,極可能是社民黨的領導人蕭茲(Scholz)。

本此選舉中,大黨間勢力的消長固然值得關注,不過綠黨的崛起將可能是長期上德國政治發展需留意的地方。尤其相較上屆選舉,本次大選綠黨票數大幅增加的來源,主要是來自年輕世代的選票。這意味著,年輕世代的政黨投票傾向已經由傳統的左右紅黑派對決,轉變為以議題為主導(例如環境議題)進行選擇的投票模式。在這股政治文化於世代間的變化下,若年輕世代對綠黨的支持能維持或成長,可預見的後幾屆選舉中,將有機會見到德國自戰後以來首位非紅派或黑派的綠黨總理。

透國德國的選舉,對於國會選舉採取並立制我們可以一窺聯立制國家的選舉樣貌。而從德國傳統大黨間的消長,以及以議題為倡議主軸的小黨崛起,也能反思我國政黨政治,在青年世代輩出而逐漸取代原有上一輩的選民後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與契機。

相關試題:

  1. 103年高普考-政治學概要 選擇第21題
關鍵詞
梅克爾、德國國會、聯邦議院、基民盟、社民黨、綠黨
刊名
公職時政動態區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