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1屆金曲獎風光落幕,值得留意的是從開場的表演、細節的穿插以及最後的獲獎大贏家,都嗅的出來我國政府這幾年於文化政策上「熬煮」台灣本土組群特色的氣味,若是把時光往前拉40年,是看不到歌手以「原住民族母語」製作專輯並且拿下「年度專輯獎」的殊榮的。
就像得獎者阿爆(Aljenljeng Tjaluvie)說的:「在台灣其實原住民只有佔人口的2%,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是比新住民還要少的。」尊重這樣小眾的群體,究竟可以為行政管理者帶來什麼益處?我們不妨用美國的制度發展歷史來看,他們的公共行政與管理端一路走來所發生的質變。
一、美國經驗:從平等就業機會到多元管理
(一)公開競爭擇優錄用的衍伸問題
考量到政府職位具有公共財的性質,美國在1883年通過潘德頓法(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終結長期以來政黨分贓用人的制度積習。而潘德頓法具有一種量化科學的精神,它假設能透過「公開競爭」的考選制度,羅致最優秀的人才為政府服務,是一種落實「功績制」(merit system)的具體措施。但是,當時的美國同時具有民族熔爐的外觀,又拋不下白種人的優越感,在種族歧視的文化根基上,所謂的「公開競爭」也只是為容易取得資源的白人設定統治者的合理地位而已,畢竟無論是要取得學位或是專業技術,19世紀末的白人依然佔據階級上的優勢。
(二)1960年代的政治潮流
上述的現象,發展到1960年代時便面臨了極度嚴峻的情勢挑戰,諸如越戰所帶來的不滿以及女權主義加上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人權運動(馬丁路德‧金恩在1968年被刺身亡)等等社會衝擊,迫使美國政府調整國家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在1972年平等就業機會法(The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Act of 1972)修正過去民權法案的內容規定,增加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權限並賦予其正當性權威,使其能夠在發現歧視行為時,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另外特別要求公、私部門組織在招聘、甄選或升遷方面皆能照顧到弱勢族群的利益。
(三)1978年後再一次的變革
到了1978年,卡特總統(Jimmy Carter)內任推動的文官改革法(Civil Service Reform Act,簡稱CSRA)的制度修正背景指出,只是照顧弱勢是不夠的,因為這不但否定弱勢群體自我發展的能力,還可能變成組織「虛偽的賜予(a blessing in disguise)」,甚至製造了更多的不公平的「反向歧視」,不但讓一般在組織中努力卻不被歸類為弱勢者的人,還成為被剝奪機會的另一種弱勢,這使弱勢優先措施所花費的成本要遠大於其所獲得的利潤。因此,卡特政府主張真正要正視「人口結構上的異質性」,來呈現國家多元化的輪廓,也就是能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達到友善卻多元化(diversity-friendly relationship)的和諧境界(王雯君,1998) 。
之後的雷根(Ronald W. Reagan)與布希(George H. Bush)在兩位總統任期中,延續政策的路線,佈建邁向友善的多元化系統(diversity-friendly system),開啟所謂的「多元管理」(diversity management)時期。這一路以來的改變,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來自於美國公私部門雇主思維的轉變,他們發現藉由接受與善用員工的差異,能促使非傳統背景的員工有所貢獻,因此鼓勵那些「非一般」的員工在團體中萬萬不能夠放棄自己本身的個人特質,才能在工作場所上努力發揮其潛能。
二、我國經驗:特種考試取才制度
首先,我國亦落實公開競爭考試,例如公務人員考試法第2條規定,公務人員之考試,以公開競爭方式行之,其考試成績之計算,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不得因身分而有特別規定。其他法律與本法規定不同時,適用本法。公開競爭,重視不得因「身分」而有特別規定,乃是平等就業機會之基礎。
接者,公務人員考試法第6條第2項規定,為因應特殊性質機關之需要及保障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族之就業權益,得比照高普初等考試考試之等級舉行一、二、三、四、五等之特種考試。我國採此一制度可謂平等就業機會的更近一步,「弱勢優先」制度的象徵(Affirmative Action,AA)。
較為可惜的是,在目前的政府管理制度中,尚不及國家政策於文化端的努力;再與美國比較歷史脈絡的發展,可以發現我國還處在追求「弱勢優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思維,距離「多元管理」可能還有幾百哩路得走。最後,從弱勢優先到和諧共融(Inclusive),不但是近年來我國與主要國家的行政管理議題,也是國家考試橫跨「行政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現行考銓制度」、「各國人事制度」等數個專業科目的焦點,對於議題的熟悉度與手感,是考生必備生活須知,不妨多加留意。
文末,僅分享獎歌手阿爆上台發表之得獎感言內容(節錄部分),與未來的公共服務者們共勉。
「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別人看到我們,我們有一點點藝術跟運動的天分,所以我想要告訴電視機前面所有原住民,不要浪費天賦也不要依賴天賦。謝謝所有聽過、按下play播放鍵分享的所有人,謝謝你們試圖聆聽你們不理解的東西。最後我想要告訴大家,藉由這張專輯,希望你們可以多多了解少數人的生活,不只是原住民,還有很多少數。希望在這個作品裡面,可以讓你們窺探他們的生活,不用到強迫自己熱愛,起碼可以去接觸。從聆聽的過程當中,在音樂裡面我們可以對話,希望我們能夠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真的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