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國考專業科目數下修,科科都重要!
- ★命題趨勢改變,不只是考古題,「時事題」、「舉例題」,你掌握了嗎?
- ★考科變少,錄取分數會拉高,你每題申論題都能寫出15分以上嗎?
- 加入全台唯一首創,線上申論題高分專欄『申寫論正』
特邀高點行政學院各科名師親自『搜題』、『分析』以及『擬答』
申論題高分,三大秘技
- 『解析』考題,掌握命題脈動趨勢
- 『破解』盲點,逐一說明答題架構
- 『字數』精準,名師親寫答案參照
- 題目
- 我國自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以來,政黨體系出現那些變化?請評估該制度對政黨發展的影響。
【114年高考三級第一題】
- 解析
-
我們在本年度(2025)的申論寫作正解班、狂作題班以及總複習班上不斷提醒,2025年是大選年,許多重要的民主國家在2024~2025年都舉行過大選,包括2024年我國也進行了總統與國會的選舉。因此今年相關選制試題絕對不能輕忽,尤其是這種制度類型的題目,基本上沒有陷阱,是「背多分」的試題,考前勤背的考生想必寫來是得心應手。
事實上本題是考古題的綜合,在國考《政治學》中已經出現許多次。本大題分成兩個子題,第一子題談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體系的影響;第二子題則是談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的影響。類似的考古題頗多,倘限制在與我國有關的試題上,包括96年地特三等、98年身障四等、101年地特三等、102年退轉三等、103年地特四等、107年地特三等和113年國安三等都出過題,唯獨在高普考中是第一次以台灣為例進行出題,整體來看算是連動出題,但由於我們在正規班以及考前的分眾課中都有進行過複習,因此難度不算高。總體來說,由於是考古題重出,只要篇幅寫好、寫滿,一般程度的考生應該都能拿到15分的基本分,答題論理順暢者也有機會拿下近20分。
- 難度
- ★★★★☆
- 誤區
-
- 首先必須留意的是出題者的措辭。本題表面上看起來只有一個「?」,但其實是兩個子題,倘若有考生漏看第一子題「政黨體系」和第二子題「政黨」的差異,恐將造成漏答,最終使得得分受到影響。這也是我們在考前不斷叮嚀,考試壓力大,但仍然要仔細審題的原因。
- 由於涉及到我國的政治發展歷程,但許多考生並未親身經歷過這一段歷程,對於台灣的政治發展,包括政黨體系以及各主要政黨的發展掌握不清楚,這就容易在答題時「胡謅亂道」,從而拉垮整體得分。
- 參考資料
-
- 蘇世岳(初錫)(2024)。政治學(概要)重點整理。高點文化。頁14-15、14-21~14-25。
- 蘇世岳(初錫)(2024)。政治學(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高點文化。頁14-27~14-31。
- 正解
-
- 按照題意,在答題上有兩種解法,涉及到是否都要以我國為例來說明。第一子題毫無懸念,必須聚焦在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我國政黨體系」的變化影響上,但誠如我們在課堂上不斷提醒的,其所帶來的變化必須要有學理依據,不可用自己的常識或一般的新聞報導來說明,同時措辭要保守。
- 第二子題則較有爭論的空間,題目究竟問的是「學理上,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發展的影響」,抑或是「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我國政黨發展的影響」,這兩種答法似乎都符合題意的要求,因此除非考生對於我國政黨發展有相當程度的掌握與理解,建議仍宜以學理答題較為妥當。
- 參考詳解
- 選舉制度是一套引導選舉運作並產生當選者,以決定政治權力和責任歸屬的一系列規則。各國選舉制度可說是五花八門,不同選舉制度最大差異即在於如何將選票分佈轉換成席次分佈,在制度設計上考慮重點主要有二:首先一個選區的當選名額是一席或者是二席以上。當選名額一席者稱為單一選區,二席以上者稱為複數選區;其次,當選者是否需要獲得該選區投票數過半數的選票,需要過半數者稱為絕對多數決,否則即稱為相對多數決,我國立法院現行所採用選制是一種混合制,一般稱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同選舉制度所產生的政治效果不同,特別是對政黨體系以及政黨發展有所影響。以下即說明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我國政黨體系所產生的變化,並評估該制度對政黨發展的影響。
- (一)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我國政黨體系的影響
我國立法院的選舉制度在2005年修憲後,自2008年起由原先的單計不可讓渡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 以下簡稱SNTV)改爲單一選區兩票制,亦即在新選制下全部113席國會席次中,有73席由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產生,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由政黨比例代表制產生,餘下6席原住民立委席次則維持原先的單計不可讓渡制。選舉制度差異對政黨體系的影響,最著名的就是Duveger’s Law,是指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有助於促成兩黨體系;而比例代表制與絕對多數兩輪投票制有助於多黨體系的產生與維持。學者M. Duverger解釋選制對政黨體系的影響,主要來自於機制效果(mechanical effect)和心理效果(psychological effect)。
雖然Duveger’s Law並沒有直接論及SNTV以及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於政黨體系的影響,但依該法則並參照我國的政治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選制變更對於我國政黨體系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 - 首先,在機制效果上,SNTV屬於複數選區,取得票數多的三至五名為當選是為相對多數決,本質上相似於比例代表制並未阻礙小黨的生存。雖然比例代表制不一定會增加政黨的數目,如果有往往是舊政黨的分裂且為小黨、數量有限,通常是維持實施該制之前已存在的政黨體系架構。因此我國自1996年完成民主轉型以來,立法院原採行SNTV制,主要有兩個大黨,亦即原先戒嚴時代即已存在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以及開放組黨後由「黨外」轉型成立的民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之後一度由國民黨中分裂而出親民黨和新黨,以及由國民黨和部分親民進黨人士組成台灣團結聯盟(以下簡稱台聯),但多屬小黨且存續時間有限,目前該三小黨在現行第十一屆國會中已無任何席次。立法院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由於絕大多數席次(73席)是由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產生,依據Duveger’s Law,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會對小黨產生超額損失代表(under representation),席次率會比得票率低,對大黨則會有席次紅利(seat bonus)形成超額代表(over representation),這就使得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由單一選區多數決產生的席次多由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的囊括,其餘小黨僅能依靠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取得席次。
- 其次,在心理效果上,原採行的SNTV制選區越大比例性越高,小黨生存空間就越大,因此選民並無需進行策略性投票(strategic voting),因此產生終結朝向兩黨體系發展的「有力煞車器」(a powerful brake)的效果,它並不會鼓勵政黨進行合併,即使分裂成多個派系也不影響其總席次數,因而選民可以依照其偏好投票。即使如此在SNTV制下,由於大黨基礎組織穩固且具有配票(vote equalization)能力,往往使大黨獲利而能贏得最多席次數,因此在選制改革前,兩大政黨國民黨和民進黨總能獲得多數席次,但小黨只要推出足夠候選人,避免高知名度候選人所捲起的吸票效應,仍有包括新黨、親民黨和台聯等小黨存在;選制變革後,由於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僅有一位當選者,當選民第一偏好候選人顯然無法當選時,為避免廢票,選民會選擇次佳或最不討厭的候選人,以避免最討厭候選人當選,這就是「棄保」,我國實務上就使得小黨候選人難以在單一選區當選;但在政黨比例代表部分,由於機制效果上並沒有阻礙小黨生存,心理效果上也就不存在策略投票的需要,選民可以依照自己偏好,這就使得現行國會的組成中國民黨和民進黨以外的小黨(如台灣民眾黨)多由政黨比例代表制產生當選者的緣由。
- 另外,在原住民選區部分採行SNTV制,在機制和心理效果上基本上不妨礙小黨的生存,故選民可以依照自己的偏好投票,但由於席次數不多(僅六席),大抵上對於政黨體系的影響效果不大。
- (二)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發展的影響
一般而言,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果除了前述Duveger’s Law所提對於政黨體系的影響外,在對政黨發展的影響上,還包括對政黨提名以及對投票行為的影響等,由於對投票行為的影響在對政黨體系的影響中已有說明,以下進一步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提名的影響。一般而言,政黨對候選人提名影響力也會受到選制差異的影響,當選區越大政黨提名的影響力增加,反之則降低。原因主要包括有二:
- 首先,在單一選區中由於候選人與選民的接觸更頻繁,候選人往往依靠自己的魅力與經營獲得勝選,因此政黨提名影響力就下降;但在複數選區中個別候選人與地方選民接觸減少,選民往往依靠政黨標籤投票,因此政黨提名功能更受重視。在過去我國的SNTV制下,由於屬於複數選區(一般為三至五席),政黨標籤相形重要,有意參選者往往會在選前努力爭取政黨的提名,但弔詭的是,也有學者指出我國的SNTV制將助長派系文化與鼓勵偏激(極端)政治的產生,這是由於在SNTV下候選人必須強調個人特色,同黨候選人之間的黨內競爭(intra-party competition),經常凌駕於不同政黨候選人間的黨際競爭(inter-party competition),這就使得實際選舉中政黨角色經常居於次要地位,不僅妨害責任政治建立也常造成金錢與暴力的介入。相較而言,在我國現行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由於絕大多數(113席中的73席)是由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產生,基於政黨政治政黨通常只會提名一名最有機會勝選的候選人,由於一選區僅有一位黨籍候選人,此時勝選更有賴於候選人在選區的經營,這就有損政黨對於黨籍候選人提名的影響力,也影響當選後政黨對於國會中議員的控制力。
- 其次,選制的差異也影響競選開支的多寡,這往往與選區大小有關。通常而言,小選區花費較少,大選區花費大,因此在大選區候選人更需要黨的奧援,能不能獲得政黨提名就很重要。整體而言,比例代表制相對於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不但政黨提名影響力較強,且在選舉競選開支上候選人也更仰賴政黨的支持。在過去我國的SNTV制下,複數選區政黨往往扮演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使得我國政黨政治發展一度染上「黑金政治」的負面評價;惟在現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下,仍有部分的席次,包括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以及原住民立委席次部分是採取複數選區,這也形成政黨競選支出的壓力,有利於財源寬裕的大黨,但對黨庫不豐的小黨而言即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 歸納以上,吾人可以發現選舉制度的差異會造成不同的政治後果,甚至影響政治行為者的投票行為。這種政治制度與行為間的互動影響,在1980年代特別受到政治學者的關注,產生而出就是新制度論的討論。目前對於選制的探討已經不再侷限於Duveger’s Law所提出的選制對政黨體系的影響,還進一步納入政府體制的差異,例如結合總統制、議會內閣制或半總統制作整體性的觀察,這使得對於我國選制變革的影響也必須進一步考量我國的政府體制類型。
- (字數:2,795)
範例
- 以國考熱門題為例,提醒失分漏洞
- 擬答一題兩面,適合國考寫作字數
- 有系統的架構,綱舉目張清晰簡潔
- 完全免費資源,助你得18-20分/題
讀者回饋
一般行政考生廖○婷:對一個在家自學的我來說,偶然看到《申寫論正》的申論題解答與破題方式,讓我非常興奮!從一開始只會死板板跟著解題書照抄 ,到現在看到題目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思考邏輯,真的造福了全考生!
一般行政考生陳○慈:《申寫論正》都是考生常陷進去的問題集錦,每次的提醒都能讓我審題更加謹慎,考生常見錯誤果然離不開老師的五指山呀!感謝鞭辟入裡的講解,讓我每次做題都有信心和大大地進步!
一般民政考生劉○光:原本練題時抓不到答題方向,看了《申寫論正》讓我受益良多,提供的擬答幫助我解題時有更準確的寫作內容,感謝高點及老師認真用心地整理這些精華給我們!
一般行政考生谷○祥:《申寫論正》中「解析」及「正解」能掌握命題及審題之重點,搭配「參考資料」準備效果更佳;從歷年試題鑑往知來,讀「參考詳解」正確建立答題架構及內容,如此優質之輔考資訊,必定持續收看!
高點行政學院
- 年輕、高學歷師資群
- 皆具備國考命題實力
- 課堂搭配作業、小考
- 小班教學、詳細批改考卷
- 『申論題高分』不再困難

行政學院『申論寫作正解班』開課囉!
- 聽聽老師會怎麼上申寫
- 名師戰隊 拯救申論低分危機,創造高分上榜實力
- 行政法 – 葛律(邱顯丞)、嶺律(陳熙哲)
- 行政學/公策 – 高凱(高凱傑)
- 考銓/人資 – 陳漢宇、何昀峯
- 政治學 – 初錫(蘇世岳)
- 地方政府與政治 – 方彥鈞
- 社工4合1 – 劉文定(劉仁傑)
- 社會學 – 傅偉哲
- 刑法 – 榮律(張鏡榮)
- 刑訴 – 劉律(劉睿揚)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