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通貨膨脹減弱,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仍如外界預期,在6月宣布升息1碼(0.25%),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升至介於1%~1.25%之間,同時聯準會預期在今年年底前將會再升息1次,明年(2018)將會再升息3次,每次升息幅度為1碼。此外Fed另外提供一份聲明,今年將同時開始縮減4.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
2008年爆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為了提振景氣,實施「量化寬鬆(QE)」,就如同中央銀行「印鈔票」,藉以購買政府及企業債券等資產,增加貨幣流通量,進而刺激銀行放貸,達到重振經濟的作用。其中美國聯準會為了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從2009年起採行共四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量買入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等資產,使得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從9000億美元,增加五倍至4.5兆美元。2014年1月,聯準會決策開始縮減QE的規模,每月購債規模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直到2014年10月才停止繼續量化寬鬆。
停止量化寬鬆後,在2015年12月美國聯準會開始正式啟動升息,幅度為1碼,這是美國近10年來的首度升息,之後聯準會又於2016年12月啟動第二度升息1碼,2017年3月第三度升息1碼,而在這幾次的升息中,對於縮減資產負債表卻未有任何動作。2017年6月聯準會第四度升息1碼,這除了是連續3季升息1碼之外,這次會議上聯準會終於確定要採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正常化貨幣政策,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縮減上限設定為每月100億美元,包括縮減美國公債,其上限為60億美元,並縮減抵押擔保證券,其上限為40億美元。並且在未來一年裡,每三個月增加縮減額度一次,直到兩者的縮減上限分別達到300億美元及200億美元為止,亦即上限將從每月100億美元增加至每月500億美元,但是聯準會並未說明缩表的啟動時點,也未說明完成縮表後的資產負債表預估規模。
由上述得知,身為全球經濟超級大國的美國,已結束量化寬鬆、開始升息循環,並且在 2017 年帶頭啟動代表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縮減資產負債表,我們應瞭解其背後的意義與對台灣可能造成的影響。首先,通常中央銀行看好未來經濟成長,並且認為未來經濟可能會過熱並且使通貨膨脹迅速上升,就會透過升息的手段,提高個人及企業的借貸成本,適時為可能過熱的投資與消費市場降溫之外,也會使國際之間的「熱錢( Hot Money )」,因升息將造成資金從較低利率的國家流出,流入到較高利率的國家。因此美國聯準會的升息,除了反應出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在景氣動能的支撐下,美國股市的漲勢可能會延續之外,再加上台灣的中央銀行 2017 年 6 月的理監事會議決議,考量當前台灣通膨壓力以及預期通膨溫和,並且下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可能稍緩,因此利率維持不變之下,兩國利差逐漸擴大,將會造成外資將部分資金移往美國,美元將會走強,新台幣就會相對走弱。這對於台灣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並且在過去一年堪稱「世界最強」的新台幣,能稍微紓解升值的壓力,預期新台幣長期趨於貶值。
再者,美國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來更進一步收回市場資金,縮表這動作表示過去由美國、日本與歐洲等國家的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所營造多年的大多頭資金行情,可能將會告一段落之外,這也可能會造成「資金出走」的狀況比起升息的影響更加嚴重,這可能對台灣金融市場會造成不小的衝擊及波動,而台灣股票市場的萬點行情能持續多久,也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
1. 量化寬鬆屬於一種貨幣政策,簡稱 QE 。其操作方式主要是中央銀行透過公開市場買入債券、證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頭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挹注新的流通性。
2. 日本中央銀行( BOJ )因實施 QE ,資產從 101 兆日圓增加至 498 兆日圓;歐洲中央銀行( ECB )資產從 1.4 兆歐元增加至 4.2 兆歐元。
3. 歐洲央行( ECB )決定 2018 持續 QE ,但是會先減少購債規模;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今年 4 月在國會演講表示,一旦實現通貨膨脹 2% 目標,將會漸進式升息、縮表方式退出 QE (目前日本通貨膨脹為 0.2% )。
4. 熱錢是指尋求短期報酬的流動資金,一旦獲得預期報酬或發現獲利的機會已不存在,這些資金會迅速的離開,並尋求下一個投資標的。
5. 新台幣近一年相對美元升值 6.9% ,相對日圓升值 9.9% ,相對歐元升值 10.7% ,相對人民幣升值 12% 。
1.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準會)利用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的方式,來調節美國經濟變化與控制通貨膨脹。請問:
( 1 )當聯準會調升聯邦基金匯率,此舉對國際美元走勢有何影響?
( 2 )每當聯準會出現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的措施後,台灣中央銀行會跟隨著調整那些利率水準?
( 3 )資料顯示,各國中央銀行在調整利率的措施上,會有一致性的動作出現。請問其原因與理由為何?
( 97 高考 經濟學 )
【提示】根據利率平價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