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張政說經濟的時間,最近有則新聞的標題是「史上新高我國超額儲蓄首破3兆」,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話題就是「什麼是超額儲蓄?」
首先,我們要先說明,這裡的儲蓄跟我們理解一般的儲蓄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般所指的儲蓄是你銀行帳戶裡的存款餘額,那是一種存量的概念;但總體經濟裡的儲蓄是一種流量的概念。
在說明什麼是超額儲蓄之前,我們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總體經濟學定義的儲蓄,我們國家一年以內生產最終財貨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稱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就是所謂的Y,而GDP可以用於消費(C)、投資(I)、政府消費(G)以及淨出口(X-M)所以GDP可以表示為Y=C+I+G+(X-M),這個式子又稱為國民所得恆等式。
而儲蓄(S)指的是「私人儲蓄」,其定義為可支配所得(Y-T)再扣除消費,即S=Y-T-C,因此果民所得恆等式可改寫為S=Y-T-C=I+(G-T)+(X-M)。這表示「私人儲蓄」有三個用途,用於(1)投資(I)、(2)挹注政府財政赤字(G-T)、(3)持有國外資產。這裡說明一下,政府部門的(T-G)可解釋為財政盈餘或政府儲蓄,而(G-T)就可解釋為財政赤字或政府的負儲蓄,兩者的意義是相同的。而淨出口(X-M)為什麼解釋成持有國外資產,是因為若出口X大於進口M,則表示我國持有外匯,及可轉變為各種其他資產的形式。
接著我們來看「超額儲蓄」的意義,超額儲蓄其實不是只有私人儲蓄部分而已,而是整個「國家儲蓄」或「國民儲蓄」,也就是國民儲蓄=私人儲蓄(S)+政府儲蓄(T-G),由國民所得恆等式來看,國民儲蓄=S+(T-G)=I+(X-M)。而超額儲蓄則是國民儲蓄超過投資毛額(I)的部分,即超額儲蓄=S+(T-G)-I=(X-M),所以可以知道,超額儲蓄是開放經濟體系下的產物,若是封閉經濟體系,沒有淨出口這個項目,那麼超額儲蓄一定會等於零。而實務上超額儲蓄除了等於淨出口(或持有外國資產)以外,還包含「國外要素所得淨額」以及「國外經常移轉收入淨額」,但這些項目都不改變在開放經濟體系才會有超額儲蓄的意義。
那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我國儲蓄裡的三大部門的情況,分別是家戶、政府以及企業,近幾年的數據顯示,企業儲蓄的比例最大,超過6成、家戶大約占35%、政府則在大約為5%。此外,我國超額儲蓄在民國99年超過1兆、民國104年時超過兩兆,而今年則超過3兆,這個成長速度很快,特別是請記得這是每年的超額儲蓄金額,是流量概念,不是累積下來的存量。另外,從民國104年起超額儲蓄占GDP的比重就已經達到2位數,大約都在12%到14 %之間。
剛剛提到超額儲蓄是開放經濟體系下的產物,那麼世界各國除了台灣以外,新加坡這種以出口貿易導向、貿易依賴程度高的國家也有都有很高的超額儲蓄率,新加坡的超額儲蓄率還比我國高,而像是美國每年的超額儲蓄都是負值。
國內分析超額儲蓄與經濟成長,是否有相關?高超額儲蓄是否會有高經濟成長的結果,但研究結果表示並沒有特別的相關性。最後,到底原因會造成超額儲蓄過高的情況,其實有恆等式可知,是因為民間消費、政府消費以及投資不足,以致於持有過多國外的資產而造成;其中又以企業的部分比重最大。
有學者提出,政府應該研擬相關政策去思索如何引導這些超額儲蓄到國內實質性的投資,而不要進入房地產、股市等金融部門,這樣才能帶來國內經濟的正能量與及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好的,以上就是這次的全部內容,又接近年末了,接下來就是跨年的假期,先祝大家2021新年快樂!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