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又到了張政說經濟的時間,今天要來跟大家談的是關於「匯率升值、貶值」這個話題,這算是跟我們切身相關也不陌生的一個題目,特別是國人愛去日本旅遊,所以很多哈日族都會緊盯著日圓的匯率,而且報章雜誌也時常報導匯率的變動。
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體,而匯率的變動牽動著進口與出口,進一步的影響經濟表現,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開放經濟體系的部分都會提到,一國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以我國為例,如果新台幣貶值,將會使我國的商品變得相對便宜,這樣就能刺激出口,而且對於出口商而言,所賺得的美元外匯,也可以兌換更多的新台幣;相反的,新台幣貶值,也會讓外國的商品變得相對昂貴,因為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新台幣才能兌換美元外匯,去購買外國商品,所以貶值就會抑制進口。
因此,貨幣貶值可以刺激淨出口,這是很容易理解概念,在「過去」也可以看到很多實際的例子,例如,我國過去就經歷過一段出口擴張的經濟成長時期。可是近年來一些試圖透過貶值來刺激出口,提振經濟的國家政策效果都不顯著,最好的例子就是在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推出刺激經濟的「安倍三箭」,其中一項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目的除了要讓日本的物價膨脹率維持在目標水準之外,就是透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讓日圓貶值進一步刺激日本的出口,而幾年過去了,但後來發現這樣的政策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回到我們這一期的標題「為什麼貶值政策失效了?」
為什麼「過去」可以透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而「現在」這樣的方式卻不管用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2016年1月9日刊登在經濟學人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這是張政老師目前看到對於解釋貶值政策失效文章中最好的一篇,標題是「貨幣大幅貶值並不像過去那樣提振出口」(Big currency devaluations are not boosting exports as much as they used to),我大致簡單用自己的話來轉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針對1980年至2014年的60個經濟體進行分析,相對於貿易夥伴貨幣的10%貶值,使淨出口在長期內平均增長了1.5%,而且大部分的增長只發生在第一年內。
所以近年來貶值似乎沒有提供相對應的經濟增長,日本是最好的例子,雖然日圓持續貶值。但日本出口量幾乎沒有任何動靜。令人驚訝的是IMF計算,即使日圓如此貶值,日本出口比預期低了約20%。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包括俄羅斯、南非和土耳其的貨幣貶值後,所帶來的經濟表現也令人失望。
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都在強調了一個可能的解釋,即是貨幣貶值的國家出口表現都不如預期,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產業生產方式已經跟過去不同了,近年來全球化盛行,使得全球產業的供應鏈緊密相連,對很多企業來說,會將生產流程分散在數個國家中完成,而這些國家只是產品生產流程的一個「分站點」而已。表示零件、原材料被進口後,增加零件的附加價值再出口,這意味著一個國家透過貶值而使出口競爭力獲得大部分價值,也透過較昂貴的進口而損失了。』
以上就是經濟學人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所說明的概念,為何過去貶值政策有效果,是因為過去的生產分工不像現在如此精細,一個國家可能只需要進口簡單的原材料,大部份的加工都在國內完成,因此這樣的產品很高程度的在本地製造後再出口,這時貨幣貶值就發揮刺激出口的作用;相反的,全球化盛行的今天,生產分工非常精細,很多產品只是被分拆在數個國家完成,每個國家對產品所增加的附加價值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大家可以想到蘋果手機就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每一國只負責某一階段的加工過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貨幣的貶值政策就變得不管用了,儘管可以刺激出口,但需要進口大量的零組件進行加工,貨幣貶值也讓進口的代價提高,最終就讓刺激淨出口的效果大打折扣。
張政老師認為這篇文章邏輯清晰、說明簡潔,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確實,貶值就是兩面刃,雖然成就出口,同時也傷害進口,過去的貶值政策之所以有效,那是因為對進口的傷害比較小,如今生產方式改變,就無法忽略進口部分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就像兩三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公開投書批評央行應該採取貶值政策,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公開回應,台灣的產業不是只有台積電而已,匯率的決定除了出口還要考慮進口的代價,不是這麼簡單的!
好的,這就是這一期的全部內容,張政說經濟我們下次見!-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