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公行好初錫 歷期Authoritarian Resilience(威權韌性),政治學動態
篇名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威權韌性),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200526

【主旨】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由極權體制轉型為威權政體。但在杭亭頓(S. Huntington)所提出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中國並未跟隨前蘇聯以及前東歐共產國家走向崩潰,甚至在2000年以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經濟的自由化,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迄今依舊維持一黨專政的統治。為何中國的經濟成長並未導致民主化的產生,甚至鞏固了威權體制,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Nanthan)提出「威權韌性」的解釋看法

【概念導引】

  1. 民主化轉型理論之一認為,隨著經濟的成長,茁壯的中產階級將帶動民主化的產生;而第三波民主化也認為,經濟的成長、統治正當性的衰弱、國際民主化的壓力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滾雪球效應,將導致威權政體的轉型。然而,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卻是一個例外。如何合理解釋中國現象,成為政治學者爭論的焦點。
  2. 有關第三波民主化的考題,在國家考試以及研究所入所考試中,幾乎已成為常客。但對於為何威權政體能夠持續,只有107年地特三等曾以此出題。
  3. 依照我們的統計,在國家考試中針對特定國家出題的機率極小,但在研究所考試中,特別是國家發展研究所的入學考題並不罕見。想同時準備研究所和國考的同學必須留心注意相關出題趨勢。

【關鍵重點】

  1. 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共政權順利控制通貨膨脹、維持經濟成長、擴大外資(特別是外來直接投資)的金額。中國並未進行民主改革,依舊維持威權統治卻未崩潰,展現了其統治上的韌性。
  2. 黎安友認為,後天安門時代的中共政權,已從四個方面自我調適和改善,形成其威權韌性的制度基礎:
    (1)日益規範化的繼承政治。
    (2)在晉升政治菁英的時候,越來越以績效作為考量,而不是派系思維。
    (3)體制內部的制度化、分殊化和功能專業化。
    (4)設置政治參與制度,加強中共在公眾整體心目中的正當性。
  3. 中國是否可能進行民主化。黎安友認為,威權韌性的存在將使得中國的民主化遞延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參考資料】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18年,第四章「民主、威權與極權」。
  • Andrew Nathan,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14(2003): 6-17。
延伸學習
關鍵詞
威權政體、威權韌性、民主化、民主轉型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想瞭解高上公職課程
請填妥下列資料或加入LINE生活圈,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手機: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