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年齡與選舉參與:2008年總統選舉的實證分析,政治學動態 <命中109普考申論題第二題>
作者
蘇世岳
說明
發佈時間:20200128
【主旨】
本研究旨在探討民眾的選舉參與,是否因為年齡不同而產生顯著差異。本文假設,依據「生命週期效應」(life-cycle effects)的觀點,年齡因素對於選舉參與的效應,應呈現正向但遞減的趨勢。作者以台灣2008年總統選舉實證結果顯示,年齡與選舉參與之間雖然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民眾從事政治活動的增加幅度則呈現下降趨勢。
【概念導引】
- 投票是民主國家政治參與最重要的形式。但近年來,許多民主國家的投票率出現下降的趨勢,影響投票率高低的因素眾多,年齡是其中重要的變數。
- 依據美國的實證研究,25歲的青少年投票率最低,而70歲以上的資深公民投票率最低。
- 然而,台灣選民是否也有類似美國同樣的趨勢。本篇論文以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為例,實證指出投票率確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會逐漸下滑。
【關鍵重點】
- 諸多實證研究指出,選民年齡與其本身的態度認知和政治參與有著顯著的關係。關於年齡和政治行為的關係,依據Jennings and Niemi的分類,得以區分為「終身持續效應」、「終身開放效應」、「世代效應」與「生命週期效應」等四種學說。
- 就選民投票行為來說,「生命週期效應」觀點以為,政治參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定地成長,但是年齡達到 65歲以上者, 可能因為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或者由於同儕社交接觸的頻率下降,加上在退休之後對於一般政治社會涉及的程度減弱,因此其活動程度 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
- 分析結果支持「生命週期效應」的論點,即隨著年齡增長,民眾的政治參與程度會愈高,然而 一旦超過某一年齡之後,參與程度將反而降低。
【參考資料】
- 蘇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18年,第十四章「選舉與投票行為」。
- 崔曉倩、吳重禮「年齡與選舉參與:2008年總統選舉的實證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第26期,頁8-44。
延伸學習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政治學、兩岸關係
- 考試用書:政治學(概要)、兩岸關係、政治學概要測驗題完全制霸、政治學(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
關鍵詞
投票率、投票行為、年齡、生命週期理論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該期刊-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