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影響房價因素一直都是學術界以及產業界相當熱門極重要的議題,Rosen (1974)發展特徵方程式估計法(hedonic equation method)來估計具有多種特性的商品之後,除了產業界大多以此法來分析影響房價的因素,學術界也不例外,許多的文獻利用特徵方程式估計法來分析房屋價格。利用特徵方程式估計法探討房屋特徵影響房價的因素,大致上包括住宅屬性,例如樓層、坪數、房間數、車庫等;不動產附近環境,例如公園、學校、捷運等公共設施;總體經濟狀況,例如利率、所得、物價等。
但是在分析財產稅對於房價的影響的文獻,主要探討不同地區不同財產稅率差異的資本化效果。所謂資本化效果,在財產稅交易時,買方會預期未來所需的租稅負擔,將未來所需繳納的租稅按照當時利率還原為資本,由買價中扣除,以支付較便宜的資本價格,往後的稅負雖由買方按期繳納,但是事實上稅負卻由賣方負擔,亦即買方藉由降低購買價格,將租稅移轉給賣方來負擔。亦即若不同地區財產稅稅率的差異會反映在同質房屋價格的差異上,即為資本化效果。而此資本化效果的研究通常會使用特徵方程式估計的方法,在控制住宅屬性、不動產附近環境、或總體經濟狀況之下,分析財產稅對於房價的影響。
Oates (1969) 首先發現不動產價值與該區的財產稅有效稅率呈負相關,有部分資本化 (partial capitalization) 的效果。在Oates之後有許多相關資本化效果的實證研究,一些研究認為並沒有顯著的資本化效果,然而也有些研究例如McDonald and Yurova (2006)認為有完全資本化效果,而大部分的研究例如Cebula et al. (2011)則認為有部分的資本化效果。雖然大部分的文獻呈現為負的資本化效果,但是也有些研究,例如Brasington (2001),發現有正的資本化效果。他們認為如果財產稅稅率是低於最適水準時,那麼就會造成正的資本化效果。
由以上文獻探討得知,大部分研究呈現財產稅對於財產價值會有負的資本化效果,亦即增加財產稅稅率將會使不動產持有者的持有成本增加,財產價值受到持有成本增加影響而下降。
1. Brasington D. M. (2001), “Capitalization and Community Size,”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0, 385-395.
2. Cebula, R. J., M. Foley, and R. Houmes (2011),“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 within a National Historic District versus Property Tax Capitalization outside that National Historic District: Another Application of the Tiebout Hypoth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3(4), 14-21.
3. McDonald, J. F. and Y. Yurova (2006), “Are Property Taxes Capitalized in the Selling Price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 Appraisal Journal, 74(3), 250-257.
4. Oates, W. E. (1969),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7(6), 957-971.
5. Rosen, S. (1974), “ Hedonic prices and implicit market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ure competition,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2, 34–55.
- 面授課程:高普考
- 雲端課程: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租稅各論
- 考試用書:經濟學(概要)、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財政學大意歷屆試題分章題解